芍陂又称安丰塘。位于古安丰县(治今安徽省寿县南)附近的古代淮河流域著名蓄水灌溉工程。一说为 楚令尹孙叔敖所造(约公元前598?前591年),一说为楚大夫子思所造(约公元前298?前263年)。东 汉建初八年(83年),王景曾率吏民修浚(1959年在安 丰塘越水坝发掘出汉代草土堰遗址)。
此后东汉末刘 馥、西晋初刘颂、东晋末毛修之、南朝刘宋初年殷肃、 隋开皇中赵轨都曾加以修治。唐、宋、元设屯田,芍陂 被垦占游积较甚。明、清也屡有修治,但规模不断缩小。芍陂在北魏时周长120余里,设水门五,其中西南水门是引裸水入陂路径,为主要水源;其余四门为 引水灌田的水门,其中东北、正北两门与肥水相通注, 可调节蓄水量。
隋开皇中(581?600年)水门增至36 个。唐、宋时,陂周长达324里,至清末仅50余里,水门尚存28个。明清以来,由于游塞和占湖为田,蓄水 面积和灌溉面积均大大下降。1949年后安丰塘与淠 史杭灌区的淠东分干渠相接,改建成该灌区的反调节 水库,灌溉效益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