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其地为兀良哈,在黑龙江南,渔阳塞北”,安置这些投降的蒙古人,并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
这便是“兀良哈三卫”的由来,但洪武时代对之仅仅是羁縻而已,名义上属于宁王朱权管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就是先借助了兀良哈三卫蒙古人的支持,击败了坐镇大宁卫(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宁王朱权,而后又向兀良哈三卫借得精锐骑兵3000,才有了夺位的基本武力。
“靖难之役”给了兀良哈三卫南下的机会。朱棣即位后,“遂将大宁都司掣于直隶保定府,所属营州等十数卫亦掣于畿内。宁王亦迁于江西布政司。却将其地分与朵颜等三卫达子居住,除官降印,为我藩篱”。朱棣将兀良哈三卫迁至原先大宁卫的位置,并与之逐步建立了贡市制度,援引其成为明朝的藩篱。
兀良哈三卫蒙古地处东蒙古(鞑靼)与明朝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不能绝,亦不可绝”的耳目和藩篱,它们与大明、鞑靼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微妙。在明成祖征伐鞑靼之时,如何处理兀良哈三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明朝稍弱,他们大概率会摇摆倒向鞑靼;反之若是残元继续衰弱,他们也不介意对故主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