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占地约10万平方米,城墙高6米、长1200米,上设雉堞654个,并辟有马道。
全城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北门于明万历年间被堵塞),每个城门上建有一座敌楼,两边各设两个警铺。城外东、西、南三面,环绕着一条长1200米、宽5米、深3米的护城濠。
自明初建城以来,大鹏所城一直担负着深港地区的海防安全,多次抵御和抗击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是明清时期反抗外侮、捍卫主权的主要海防堡垒之一。
大鹏所城是深圳“鹏城”别名的源头与根脉,也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在明清两代是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因抗击英军而名动天下。历经600多年风雨的海防所城,有久远的历史和文化。
明代大鹏所城有武略将军刘钟、徐勋,清代大鹏所城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明清两代十几个将军,为大鹏所城赢得了“将军村”的荣誉。清代的大鹏所城及守城的赖恩爵将军取得了鸦片战争首战——九龙海战的胜利,载入中国近代史册。
大鹏所城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
1.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半岛,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那时倭寇为患,为防范倭寇而建。这里是明清两代南中国海防军事要塞,因此留下了许多名将爱国护国的遗迹。1839年9月4日,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族入侵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赖恩爵将军率领大鹏营水师官兵取得中英鸦片战争首战九 龙海战的胜利,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2.如今的大鹏所城保存完整:风格古朴的城门雄伟庄重;狭窄蜿蜒的小巷宁静悠长;十多位将军府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所城名将辈出,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十几位将军,因之享有“将军村”的美誉。大鹏所城有南门街、西门街、东门街、十字街等主要街道。城内建有左堂署、守备署、都府署、大鹏所屯仓等官方机构,以及天后宫、侯王庙、城隍庙、赵公祠、华光祠、将军第等建筑。
3.保存完好的东、南、西三个明代城门(已毁的北城门也已修复),以及明清时期的民居、狭窄的青石板小巷,置身其中,给人一种古朴宁静的感觉。在城楼上,还设有炮台及大炮,另外还有钟鼓台和令旗,让游客亲身感受古代战时的情景。昔日大鹏一带的土著居民和渔民都在所城内赶集,街市相当繁华。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也是深圳600多年文化历史的缩影。深圳又称“鹏城”,即源于‘大鹏所城”。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将大鹏所城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