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出处: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语法:
不毛之地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
示例: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
近义词: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寸草不生、荒山野岭、不牧之地、赤地千里
反义词: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通都大邑、沃野千里、膏腴之地、三山五岳、极乐世界、肥田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