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颈联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赏析:颈联写己,巧妙的采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点出了悲秋的主题,写出杜甫凄惨的现状。“常作客”,“独登台”,有一层久居他乡之人的孤独之感;加上“悲秋”与“多病”,久客孤独之人又添悲秋苦病之愁,进一步地突出了作者之悲苦;再加上“万里”,“百年”,让人想到诗人此时离家万里,人到暮年,这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更加突出作者羁旅之愁,孤独之感,悲秋之情,愁苦之思。
杜甫的《登高》的颈联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该句包含的悲伤之情有:
1、他乡作客,羁旅之悲;
2、常作客,久旅之悲;
3、万里作客,远旅之悲;
4、又当萧瑟秋天,凄凉之悲;
5、年已暮齿,一事无成,年老之悲;
6、亲朋亡散,孤独之悲;
7、孤零零地独自去登高,寂寞之悲;
8、身患疾病,病痛之悲。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若从字面义来理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诗人不应是孤独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与下一句“独登台”产生矛盾。实则不然,且看诗人用字便知。从一般用法来说,“作”连接抽象的事物,如作难、作废、作别,而“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实际能感知到的具体事物,一般指“人”,诗人在这里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细细想来,是诗人用词巧妙之处。“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不是实际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达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强烈浓重,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