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是一个佛教典故,形容人突然获得大悟或领悟到重要的道理或真理。
"醍醐"(tí hú)是指乳汁的最纯净部分,象征着最高境界和真理。"灌顶"(guàn dǐng)是佛教仪式中将清净的水或醍醐倒在人的头顶上的象征性行为,表示将佛法的智慧灌注给人。
因此,"醍醐灌顶"比喻一个人在某个瞬间得到了灵感或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就像醍醐灌顶一样,让思想得到超脱和觉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突然领悟到重要的真理、观念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豁然开朗,有如醍醐灌顶一般。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精神上的领悟,而不仅仅指具体的经验或技术方面。
【解释】: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释义】: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能够醍醐灌顶,能使头脑不发热,参悟出正确的方法论和行为观。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发聋振聩、振聋发聩、茅塞顿开
【反义词】妖言惑众
振聋发聩
【解释】: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自】:现代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