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说形式比较多,主要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陶真是当时通俗易懂的说唱音乐,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主要是流行语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歌词大多是七言句式,歌词通俗易懂,唱的时候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唱的乐器是琵琶和鼓。
鼓子词流行语宋代,是用散文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一种形式,主要以唱为主,音乐简单,用一首曲调就可以反复吟唱。诸宫调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演变而来,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出名,以说唱为主。
唱赚最早是用同一宫调中若干支曲子组成的一个套数来歌唱的,后经过发展,吸取民间音乐的特色,形成了唱赚。货郎儿是宋元时期贩卖东西的小贩沿途敲锣摇鼓所唱的腔调,经过不断加工最终定型。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一)陶真
陶真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它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宋代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二)鼓子词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故称作“鼓子词”,后加上丝竹乐伴奏。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鼓子词有一种只唱不说、结构简单、无故事情节的形式,反复用一个曲调分别吟唱一年四季或十二个月景色的,如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另外一种是说唱性的叙事性鼓子词,说与唱相间来叙述故事,现存的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三)诸宫调
诸宫调产生于北宋,由泽州民间艺人孔三传首创的一种大型的说唱艺术。它的发展盛行于南宋、金、元,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水平。
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具有宫调的多样性。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也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所用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板、笛,有时也用琵琶等弦乐器。
诸宫调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音乐。宋元时期的诸宫调作品大多已经散佚,《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不仅存有全部文字,并有三分之一的乐谱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董解元创作,所以又称为《董解元西厢记》,简称《董西厢》。根据唐代元稹《莺莺传》改编。全书采用了14个官调,基本曲牌达151个,连变体在内共计444个。其结构庞大,音乐丰富,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已达到高度成熟。
(四)货郎儿
货郎儿最初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说唱艺术。货郎儿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转调货郎儿》,它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其结构形式是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在其间插入了另一个或另几个曲牌。《货郎儿》的表演通常是由演唱者一手摇动串鼓,一手打板演唱,由于其音乐风格的特殊性。很受到下层人民的欢迎。
(五)唱赚
形成于北宋,盛于南宋的一种用鼓、板、笛伴奏的,在缠令和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音乐。
缠令,是由若干个曲调连接而成的,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缠达由引子开始,后有两个曲调重复演唱。北宋的唱赚主要用缠令和缠达两种不同的曲式,南宋艺人张五牛把民间说唱鼓板中的《太平令》用于缠令和缠达中,确立了唱赚的形式。唱赚的音乐有很高的艺术性,演唱难度大,选用当时流行的“慢曲”、“曲破”等各种腔谱,其表演有一些程式上的要求,演唱上要求“腔必真,字必正”(《事林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