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刘禹锡陋室铭背后的故事(陋室铭刘禹锡背景介绍)

刘禹锡陋室铭背后的故事(陋室铭刘禹锡背景介绍)

更新时间:2024-05-23 06:21:09

刘禹锡陋室铭背后的故事

一个是势利眼造就了一篇名作。刘禹锡因为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太监和分离势力。改革失败后,他被贬职,发配到了安徽,做了一名小的通判。

当地的知县欺软怕硬,是一个势力眼。把刘禹锡安排在县城南部的河上,刘禹锡不仅没有怨言,而且很高兴。他还顺手写了两个句子: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河州思争辩。知县非常生气,又把他从南门移至北门,将其面积从1/3缩小为一半。刘禹锡仍然不在乎,在门上写下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然没有任何的不愉快,一脸毫不在乎的样子。又叫人把他转移到了县城的中部,并且房间里只有一张桌,一张床,一张椅子,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刘禹锡越想越气,真的是太欺负人了,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惊为天人的《陋室铭》。

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后,受“株连”被贬为安徽和州(今和县)通判。按规定,他在和州衙门里应享有一套三室三厅的住房,但因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见刘禹锡是个被贬的下台干部,为讨好他的主子,便对刘禹锡百般刁难,先是让其搬出衙门,在城南门外面江而居。

刘禹锡自是心知肚明,不但不生气埋怨,反而十分高兴,并顺手撰写对联一副贴于门上。上联为:面对大江观白帆”下 联是: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见了,气就不打一处来,心说:好小子,我不但没有制伏你,反倒为你办了个好事,如此这般我怎么向我的主子交代?于是,知县便心生一计,南门搬到城北门,住房也由原来的三室减为一室半,看你怎么还“面对大江观白帆?”

刘禹锡从城南门搬到城北门,慧眼独识,他发现此房虽小,也不临江,却位于德胜河边,岸边还有一排老柳树,风景十分秀丽。

于是,他便又题作一联:杨柳青青河水平,人在历阳(和州秦代称历阳)心在京。”和州知县见刘禹锡实在是无可救药,便让他住进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凳的小屋。

谁知刘禹锡因祸得福,他住进小屋,灵感突至,遂写下了流芳百代的传世佳作《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