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垓下之围 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结合垓下之围谈谈对项羽的看法)

垓下之围 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结合垓下之围谈谈对项羽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4-05-21 11:25:57

垓下之围 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本纪》出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的一生。

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从《史记》体例中就可以表现出来,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而且列在刘邦之前,对项羽的尊重不言而喻。

公元前202前,项羽在征战多年之后,终于走到人生的终点。

在《史记》里,项羽之死,堪称最精彩、文字最生动飞扬的名篇之一。

项羽被围垓下,夜闻四面楚歌,于是吟出那曲著名的悲歌。然后“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项羽渡过淮河,经过阴陵,来到东城,迷失道路,遂发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著名感慨。

然后,项羽布置身边仅有的二十八位壮士决一死战。以下为司马迁的笔底风雷: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赤泉侯的汉军骑将与项羽相遇,“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

这个“赤泉侯”是东城之战中,唯一实名出现的汉军将士。

然后是乌江之战,项羽穷途末路,自刎而死。项羽死后,其遗体被五位汉军骑将所得,这五个人,从此青史留名,其中一位就是这个赤泉侯。

“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历时五年的楚汉大战,至此宣告结束了。汉军骑士们蜂拥而上,大打出手,哄抢项羽尸体,自相残杀而死者达数十人。最后,有五人人抢到了项羽遗体的一部分,验明正身,拼凑无误,最终被请上了刘邦的庆功宴。

太史公认为,项羽是一个英雄.所以在项羽本纪中,极力描写出了项羽的个人勇猛.但是英雄却不适合当一个合格的帝王.因为项羽心中还有情意.在英雄末路之时,他首想到的是宝马与美人.这样的描写,更加突出了项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而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枭雄.到了最后,项羽不过江东,更加突出了他的情义.虽然他儿女情长,但是最后依然选择与他的部下一般战死沙场.而项羽最后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则就是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隐含的说,项羽只能是一个有情有义,个人色彩浓厚的英雄,而成不了一个称王称霸的帝王.因为他连自己失败的原因也搞不清楚,用现代话说,就是没有政治觉悟.这样的人,可以打天下,却是坐不成帝王的.司马迁的历史观其实主要就体现在两方面:力求真实和爱憎分明,在对项羽的记载中无疑第二项占了主要因素,一句“天要亡我,非战之过”就足以看出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但即使这样也保持着真实性与倾向性的统一,这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