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汉字中,“礼”的本意原是“敬神”,到后来才演变成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
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中,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牛、羊等牺牲)奉献于神灵。也许从那时起,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物质的成分,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即礼物。
“礼物”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礼”的意思,是仪式、礼节以及诸如忠孝等道德理念。
“物”的意思是物质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从词源上讲,这个汉语词暗示了礼物(gift)不只是物质的礼品(present),它承载着文化的规则(礼节)并牵涉到仪式。所以,无礼之物就只是物品而不是礼物。
礼物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的庇护,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从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
衣物、珠宝、食物及田宅等更是平凡的礼物,在古代,人也被作为特殊的礼物赠来送去。古代美女西施被范蠡当作礼物献与吴王夫差,王允在施用连环计时,将貂蝉当作礼物送给董卓。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奴隶主之间互赠奴隶更是极其平常的事。
在古代,礼物可以是钱币类的金银等;史籍中常有天子赐予诸侯和功臣以“千金”、“万金”的记载。也可以是工具、武器等专用器械,如马等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的动物常被当作礼物赠送,关羽坐下的“赤兔马”、刘备骑乘的“的卢”,分别为曹操、刘表所赠。
礼物,古文用“礼”。例如: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古代礼物的雅称有以下三种:
1、贽(zhi)[四声],一般指的是初次见面时送的见面礼。
2、手信,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礼物”几乎同义。现在广东方言里还保留着这个说法。
3、仪程——客人离开时主人所备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