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国人尊孙子为“兵圣”,而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the best(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三大兵法之一,其实这只不过是书商为了《五轮书》的大卖而炒作出来的。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实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 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
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孙子兵法》实为中华千古奇书,自问世以来历来被奉为兵家宝典。《孙子兵法》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主流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成就人、成就事”为目标的应用科学。时至今日,更是成为商界必备实战手册,不仅可以启迪人作正向思考,更可以开发人权变创新的智慧。
《孙子兵法》 是由我国古代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 现存 13 篇, 分别是《始计篇》 、 《作战篇》 、 《谋攻篇》 、 《形篇》 、《势篇》 、 《虚实篇》 、 《军争篇》 、 《九变篇》 、 《行军篇》 、 《地形篇》 、 《九地篇》 、 《火攻篇》 、 《用间篇》 。
《始计篇》 第一、 讲的是庙算, 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 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 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 第二、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 胜敌益强。 “作” 是“制造” “兴起” 之意。 “作战” 这里不是指战争, 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 属于“未战而庙算” 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 之后, 在“慎战论” 思想的指导下, 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战争依赖于经济, 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 第三、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 即不专用武力, 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 第四、 讲的是具有客观、 稳定、 易见等性质的因素, 如战斗力的强弱、 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 第五、 讲的是指主观、 易变、 带有偶然性的因素, 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 第六、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 包围迂回, 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 以多胜少。
《军争篇》 第七、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 、 “以患为利” ,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 第八、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 第九、 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 第十、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 第十一、 讲的是依“主客” 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 第十二、 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 第十三、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 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战争观。 《孙子兵法》 主张要重战, 慎战, 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 同时强调不可浪战, 必须“慎之” , “谨之” 。
2、 战略观。 孙子强调军事谋略的重要性, 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实现最大的军事目标, 因此他主张, 被迫用兵之时应速战速决。
3、 知兵论。 对战争信息的掌握程度是获取战争胜利的关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双方军队情况, 能知道和预见战争的发展形势。
4、 用兵论。 孙子主张不拘一格, 出奇制胜。 主张辩证地处理奇正, 虚实, 多寡等矛盾, 出其不意, 避实击虚。
5、 治军论。 将帅要爱兵, 使之亲附, 进行思想教育和军纪整顿, 使官兵服从命令。 孙子强调实行打破常规的重赏严罚, 使士兵服从指挥, “施无法之赏, 悬无政之令; 犯三军之众, 若使一人” 。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著作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军事思想、军事体系、文学语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越古今,渗透中外,荣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美誉。
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无不从《孙子兵法》中汲取养料以行军、治国、平天下。秦末的项羽,汉代的韩信、霍去病,三国的诸葛亮、曹操,孙五(武)子演阵教美人战年画唐朝的太宗李世民,宋代的岳飞,明朝的戚继光,都曾从《孙子兵法》中受益匪浅。
他们运用其理论指导战争、治理国家。到近代,它更是声誉日隆,影响甚大。孙中山先生曾说:“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形成了中国的军事哲学。
”毛泽东历来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他称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他不但在著作中多次提到孙武和《孙子兵法》,而且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这部兵书的理论精髓。
可以说,《孙子兵法》的丰富促成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思想。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巴黎出版了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其中有《孙子十三篇》。1815年,拿破仑大败滑铁卢后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
一日,读到《孙子兵法》,拍案叫绝,唏嘘慨叹:“倘若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士必读《孙子兵法》,认为它是一本“商战圣典”,是任何人都应该学习的一本书;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将它列为必读书目之一。
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流行“《孙子兵法》热” ,《孙子兵法》不但受到军事界和战略家的重视,而且已经扩展到军事以外的其它领域, 如经济、体育、管理、外交等,尤以商业和管理业中的应用最为瞩目。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以高度凝炼的形式概括总结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和法则,是 一门攻无不克的艺术、创造辉煌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