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泾浜,原是上海的一条河浜,位于从前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后来被填成一条马路,即现代的延安东路。
洋泾浜的历史背景:
洋泾浜原本是上海黄浦江一条支流的河名,它东引黄浦江水经八仙桥西流,北通寺浜(今慈溪路、重庆北路一线)、宋家浜(今苏州河),西通北长浜(今延安中路),西南通周泾(今西藏南路)。它虽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浜,却四通八达。
1845年11月,上海道台宫慕久被迫公布与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商妥”的《上海土地章程》,同意把洋泾浜北、李家场(今北京东路外滩)南一带作为英人居留地。
1849年4月,上海道台麟桂又屈服于法国驻沪领事敏体尼的淫威,宣布将洋泾浜南、护城河(今人民路)北划为法租界。从此,本来默默无闻的洋泾浜成了颇受瞩目的上海两租界的界河;而“洋泾浜”(或“洋泾”)一词,则一度用作租界的代称。
洋泾浜英语:
当时随着大批从事经济掠夺的英商涌入,在没有共同语言而又急于交流的情况下形成一种:“商业英语”,西人称作“皮钦语”,华人则叫做“洋泾浜英语”。洋泾浜英语主要特点就是以当地方言为主,夹杂许多英语词汇,属于不同语言人群进行联系的混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