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成功后,带动了一批同题材电影的诞生,比如《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都是在跟热点。银幕上满是光头,少林片成了武打片的代名词。
1985年,西影厂与香港合拍的第一部片,却另辟蹊径,投向了别的门派,名字叫《太极拳》,讲的是雍正年间,年羹尧被奸臣陷害,其子流落江湖,用太极拳为父复仇的事。
不过,影片怕失去观众,还是加入了少林元素。年公子最初是被和尚所救,途中偶然闯入河南陈家沟,看到俩美女在门前跳“广场舞”,上前去搭讪,结果被揍,这才知道遇上了真功夫。
片子里第一次展示了太极拳的练法,比如在水缸里用掌打葫芦,练劲力。不少男孩子看完片,回家就在水缸里捣鼓起来,免不了挨大人一顿打。
演员基本都是武术运动员。当时由于武术不属于奥运会项目,国家有意减少了投入。幸好,功夫片的兴起,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那时,电脑特技并不发达,但功夫片的场面紧张刺激,就因为这些人都是练家子出身,硬桥硬马,能做出高难度的动作。再加上剪辑和音乐烘托效果,看得人心潮澎湃。
《太极拳》只是一次尝试,香港派了个普通的动作导演。双方真正深入合作是1987年的《西安杀戮》,由硬派武侠大师张彻执导,他喜欢男性阳刚之美,曾经一部电影连一个女生都没有。
影片讲的是20年代民国时期的西安,侦缉队长与黑道沆瀣一气,杀人劫财。副队长何远新,因朋友被诬陷致死,一气之下,大开杀戒。
这是张彻电影一贯的主题: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片子里展现了极为残忍的酷刑,比如流传自古代黑狱中的“顶门针”:警察为杀人灭口又看不出外伤痕迹,将两尺长的铁钉,从人的肛门捅进去。看着都觉得屁股痛。
当然,所有作恶者,最后都会被主角光环护体的何副队长杀死。之后,他主动来到市长府邸投案自首。市长想放他一马,说了句政治很不正确的话:
“现在是下班时间,你既然能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进来,也知道怎么出去吧。”
当时中国有大量的电影放映员,走山进村放露天电影。一般每晚两场,第一场是喜剧片,第一场就是动作片。很多观众就是在露天看的《西安杀戮》,记忆深刻,甚至有人说:
这部电影是1990年以前我看过的最精彩的动作片。
主演名叫董志华,京剧武生出身,拳脚动作漂亮,人又长得英俊,是李连杰外,又一位武打明星。张彻评价他说:不动的时候,有股懒洋洋落寞的味道,一出手,快、狠、准兼而有之。
多年后,在周星驰的《功夫》里,他饰演了精通五郎八卦棍的“油炸鬼”。年纪已老,发际线后移,不再有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但身手依然刚猛。
如今提起他,没多少人知道。但他的家庭,在娱乐圈很活跃。老婆王京花,是王牌经纪人,范冰冰、李冰冰都是她带出来的。儿子董子健,也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实力派小生。
八十年代的西影厂声名显赫,对香港电影人很有吸引力。就连张鑫炎也带着《少林寺》的原班人马,来到大西北合拍《黄河大侠》。
影片原名《盲侠》,因担心被认为是模仿日本的《座头市》,改成现名。故事讲的是唐末黄河流域诸侯争霸,大侠马义遭人暗算,眼睛被毒瞎,仍以顽强的意志斗杀贼寇,替天行道。
主演于承惠,在《少林寺》中扮演的是大反派王仁则,这次终于“转正从良”。他是宁夏武术队的教练,精通剑法,出手速度快。拍戏时,和他搭手的人得提前出招,不然会被他刺到。
当年他已经46岁,投资方本来不同意让他主演,害怕票房不好,但张鑫炎坚决支持,想把他的剑术风采,用一部电影给记录下来。
片中还有一个年轻的义丐角色,很适合李连杰。但他在成名后,学习李小龙和成龙,做起了导演,正在青岛拍摄《中华英雄》。张鑫炎只好另选了舞蹈演员淳于珊珊来扮演。
拍片时,张鑫炎要求于承惠多学学李连杰,时不时摆一个漂亮的pose。于承惠没同意,认为盲侠的性格是沉稳质朴的,不搞花哨的东西:
“你要的是小侠还是大侠?要小侠我可以,要大侠我以为不可以。”
影片在陕北拍摄,冬天寒冷彻骨,于承惠和演反派的计春华杀得分外眼红,但一停机,赶快拥抱在一起。不是怕伤和气,而是把手伸到对方衣服里取暖。
香港人拍电影,追求动作漂亮,但轻视历史考据。比如《黄河大侠》中出现的鞭炮,其实宋代才有。而在之前的《西安杀戮》中,一个民国年代的故事,演员却穿着八十年代的球鞋。
1988年,《黄河大侠》上映,西影厂卖出了450个拷贝,创下厂里的记录,排名全国第一。有了这种商业片赚钱,才可以扶持艺术片创作。所以,陈凯歌、田壮壮那时都来西影厂拍片。
同一年,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奖,是国产电影有史以来的最大奖。吴天明说过一句豪情万丈的话:我们既要拍要脸的片子,也要拍要钱的片子。
此后,再没见第二个老板敢说这样的话。
02
80年代中期,以吴宇森的《英雄本色》为标志,香港电影全面进入“黄金时代”。每年要向东南亚、台湾、日韩等市场输出近百部片子,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出口中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与此同时,内地社会在经济发展后,大众文化逐渐兴起,电影创作也迎来第一个娱乐化高潮。时代转型期,管制来不及反应,出现了不少大尺度的片子。
西影厂导演周晓文拍摄的《疯狂的代价》里,就有女生洗澡的露点镜头。如今的删减版是看不到了,但从保留的女生换衣服的画面,依然能体会到美丽的诱惑。
制片厂更希望学习香港的商业片经验,来获得经济效益。受林正英《僵尸先生》系列的影响,1989年,西影厂与香港合拍了一部恐怖片《夜走鬼城》。
这是内地首部僵尸片,取材自湘西文化中的赶尸,沈从文就写过:“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但影片制作粗糙,有太多“槽点”。开头,两位道士一番做法,地上的尸体径直立起来,蹦跳着往前走动。然而,有的僵尸在蹦跳时,额头上的符纸掉了,却没任何反应,继续跳。
本以为道士就是主角,途中又冒出两位活宝盗墓贼,戏份更多。他们共同喜欢的一位女孩,被大帅看中,要纳为小妾,由此引发了冲突。赶尸情节被晾在一边。
狗血情节比比皆是。比如,男主角和女孩一起上街,遇上了大帅和夫人。结果,大帅看上了女孩,夫人看上了男主,一起出轨抛媚眼,彼此双双戴绿帽。
最离奇的是结尾。原来,道士所赶的尸体,是活人假扮的,目的是帮大帅运烟土。于是,起初你以为这是一部鬼片,之后成了爱情喜剧片,到最后才发现是禁毒武打片。
那时候,西影厂拍摄了不少这种嘘头十足却又毫无章法的电影,逻辑让人捉急,但又忍不住边吐槽边看下下。因此,西影厂被称为大陆cult片的策源地。
如果不知道cult的意思,可理解为“杀马特”。
不过,同一年也出现了一部制作精良的合拍片,那就是张艺谋和巩俐主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香港名叫《秦俑》。
讲的是,秦国大将蒙天放,因为和宫女冬儿偷情,被做成兵马俑,冬儿投火自尽。几千年后的民国,一个剧组来始皇陵拍戏,长相酷似冬儿的女演员,激活了蒙天放的生命,又上演一段虐恋。
这是个时空穿越故事,在当时很超前,如果按照《夜走鬼城》的路子来拍,很可能是一部槽点满盈的cult片。但这一次的主创人员,个个都是电影界的奇才,效果就不一样了。
导演程小东,擅长各种武戏,有“百搭武指”之称;编剧李碧华,是《霸王别姬》的原著作者;摄影鲍德熹,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特效制作徐克;主题曲作者黄霑;吴天明客串出演......
这是中国大陆和香港电影人一次史无前例的合作。
当时张艺谋在拿下国际大奖后,名声如日中天,再加上和巩俐的婚外情闹得沸沸扬扬,天天上热搜,是娱乐圈的话题人物。剧组知道只要让他演秦俑,必然能带流量。
而张艺谋也想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和巩俐在一起,也就答应了:“那时没钱,不可能去开旅馆,就是想找个地方,有个相处的空间......两人能在一块儿,避开外部世界。”
影片场面宏大,光是开头修建陵墓的镜头,就动用了2000名群众和500匹马。这种阵势,只有内地才能做到——只需当地的领导说句话,要多少人有多少人。
1987年冬天,在大雁塔拍戏时,一辆老爷车失去控制,与迎面而来的另一辆汽车相撞,张艺谋被夹在中间。现场都惊呆了,以为老谋子这下死定了。万幸,生命没事,只是左小腿骨折。
张艺谋住在宾馆里养伤,妻子肖华前去探望,发现巩俐陪伴在侧。肖华想让他回家,张艺谋摇头拒绝,她就此死了心。对于张艺谋,她的评价是:
他伤害了我,不能说他就是个坏人。他还是个好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好人。
片中,蒙天放和冬儿有一场床戏,拍得唯美浪漫,银幕内外相对照,赚足眼球。但想到后来张艺谋和巩俐的结局,也是颇为唏嘘。
1990年影片上映,票房取得了极大成功,在大陆市场仅次于来自台湾的催泪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香港金像奖评选中,也获得最佳影片提名。
十几年后,张艺谋拍摄商业大片《英雄》,选择以秦始皇为题材,就是受到当初演秦俑的影响。同时,他还请来程小东当动作指导,因为喜欢他的飘逸风格。
《英雄》也票房大卖,中国电影从此走向产业化道路。所以说,没有香港电影为师,就没有内地电影的今天,这句话并不为过。
03
90年代初,香港电影达到巅峰,两地合拍片也进入活跃期。从1986年时的4部,到1992年超过了50部。在1993年上海的十大卖座片中,合拍片就占了9部。
一个重要原因是,1993年电影行业实行改革,废除“统购统销”政策,不再给计划和扶持,各大制片厂必须自负盈亏。这下大家都慌了,必须借助外面的力量,帮自己走出困境。
此时,台湾电影也加入进来,两岸三地进入一段蜜月期,形成了“台湾出钱、香港出力、内地出人”的合拍模式。1993年,西影厂与香港唯益影视公司合拍的《决战天门》就是如此。
这也是一部关于时空穿越的片子:三国时,华佗被曹操所杀,一个女弟子为他保留了一本医书。然后镜头切换,到了民国时代,女弟子成了一位考古学家,去寻找那本医书。
影片开头,曹操呼喊头痛,几十个宫女用丝带拽着他的头,进行拔河比赛。
华佗来了,给的诊断是:“你的头颅里有两只蟑螂在打架”。如此骨骼清奇的剧情,即使让于正来写,恐怕也自叹不如。
让很多男观众记忆深刻的是,片中有一个女子色诱敌人的情节,因没穿胸罩,有明显的凸点画面。当然,现在已被删了。
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台湾大明星胡慧中,她祖籍江苏,20岁时被星探发现,进入影视圈。因长得明媚纯净,酷似林青霞,曾被认为是林的接班人。
拍摄这部电影时,有记者去采访,问她什么戏是好戏,她说不做作不肉麻的就好。再问她,哪些电影肉麻呢?她说,比如样板戏。
1998年,她嫁给香港一位高官,从此息影。在大陆影视圈,她有一个亲戚,孙俪。孙俪的奶奶是她的姐姐,所以称她姨奶奶。
导演余积廉是香港人,也是合作方唯益影业公司的总经理。几年后,香港遭遇金融危机,他损失惨重,有一天突然就从影视圈消失了。
原来,他爱上了一个重庆姑娘蒋雪梅,跟着她来到内地,隐居到了重庆北碚的一个小镇。两人开了个小面馆,赚点小钱,以此为生。唯有书架上的一张《决战天门》的海报,见证着他的过去。
直到2014年,73岁的他复出,拍摄了一部民国武打片《踏雪寻梅》,但没什么反响。第二年,香港出了部犯罪片《踏血寻梅》,助郭富城获得影帝。一字之差,很多人误会是同一部。
在西影厂与香港的合拍片中,最有名的无疑是《大话西游》。
当时双方属于强强联手。90年代初的周星驰,是香港电影的票房神话,曾连续四年获得冠军,而西影厂是内地商业片的引领者,观念开放。双方一接触,就确认了眼神。
1994年秋天,影片正式开拍,导演刘镇伟负责文戏。程小东负责武戏,因为有拍《秦俑》的经验,对西安熟悉,所以请他来当动作指导。
那时内地电影人对香港无厘头喜剧风格还不能接受,开工时,一大堆人站得远远的,看着周星驰做夸张的表演,就像看耍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剧组双方人员混杂配合,香港人只会说粤语,想沟通还需要翻译,导致拍摄进度缓慢。扮演牛魔王的陆树铭,就指责过周星驰,说他讲粤语是看不起人。
陆老师是陕西话剧团的演员,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成功塑造了关羽,名声大噪。但这次他却甘愿扮演一头牛,身上手上全部粘上毛,光化妆都得四五个小时,最后还看不出样貌。
有时候化好妆了,因为其它的戏耽误,一晚上没拍成,只有干等着,连饭也没法吃。那时的演员真是敬业,不像现在的小鲜肉,演一个士兵,却连头发都舍不得理。
给电影配乐的赵季平,是陕西省歌舞剧院的院长,之前曾成功为《黄土地》《红高粱》等片作曲。但看过《大话西游》的剧本后,他也犯了难,不知道怎么办。
为了寻找灵感,他到片场探班。打开摄影棚一看,里面挂着巨大的肠子和内脏,仿佛进了牛魔王的肚子,恶心得要死。好不容易完成任务,他求片方不要在字幕上打他的名字,以防坏了名声。
1995年,《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因为有周星驰的名气,一开始票房火爆,但很多观众反映看不懂,导致后劲不足。上下两集在当年票房排行榜上分别排列第4和第6。
与以往周星驰“票房之王”相比,这个成绩属于中下游,但能够进入前十,也并不惨淡。在内地,西影厂靠着周星驰的名字,高价卖出拷贝,也赚了不少。光是在上海,票房就超过400万元。
后来很多文章说,《大话西游》票房大败,在内地票房只有20万元,影厅里坐着区区10个观众,其实并不属实。
就像商业片为什么受欢迎一样,大家都爱传奇,喜欢剧情反转的故事。
04
1997年,香港回归,电影却陷入低谷。一方面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原来的外埠市场缩小,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创作遇到瓶颈,难出佳作。
拯救香港电影的是内地市场。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出台,里面一个重要内容是,香港电影不再被列入进口电影,份额不受限制,合拍片获得和国产片一样的待遇。
地位就此调转了头,以前是内地制片厂为了赚钱,求助香港帮忙拍摄好看的娱乐片。而现在,香港电影人为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不主动到内地搞创作。香港导演协会会长吴思远,就看得很清:
“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我马上办活动, 拉动国内电影厂、制片人跟香港业界互相认识、沟通......发展内地市场是我们香港电影界一个必需的任务。”
从那之后,两地合拍片数量增多,而纯粹的本土港片越来越少。这几年,像《红海行动》《无双》《美人鱼》等合拍片已成为市场主力,票房贡献率达到20%。
倒是内地电影制片厂,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以惨败落幕。西影厂改组为西影集团,人才流失,再难重现往日辉煌。参与影视制作的主要方式,是投点钱,在片头挂个名。
与香港电影的合作也在延续,但走的还是八九十年代的cult片路子,胡编乱造,玩穿越、玩动作、玩无厘头,没有任何进步,最后玩火焚身。
2018年,西影厂成立60周年之际,上映了自己投资、香港拍摄的《冰封侠:时空行者》。结果豆瓣评分为2.6,要不是有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挡在前面,就是年度烂片之王了。
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写道:逃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让烂片没好报,是今日市场之王道。
要说西影集团最大的财富,可能就是拥有《大话西游》的版权了。2017年,片子被拿出来重映,收获1.8亿元票房,算是这几年集团最大的一笔收入。
时代滚滚向前,今天的我们,尽管还会怀念在录像厅里看港片的日子,怀念“双周一成”的时代,但没有必要再迷信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人已融入内地,而内地也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商业片,比如这个夏天的《哪吒》,就有迪士尼的味道。
国家对香港电影的政策,越来越宽。以往,合拍片有个要求,内地演员不能少于三分之一,并要有内地元素。今年4月份,取消了这些限制,创作更自由了。
回想起八十年代,《少林寺》成功后,香港成立了一个“银都机构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制作和发行合拍片。这是香港电影界唯一的一家国营企业。
2011年,银都机构协助香港各界举办过一场关于周恩来的展览,包含有1956年他在中南海会见港大师生的照片。这也是当初不打香港的意义,两地能够保持良性互动。
其中一个展区的主题为——寻求救国真理、致力中华崛兴。
如果今天的人能理解这12个字,还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解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