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唐朝开国元勋中 他们的后来情况如何 他们的后代又如何呢(唐朝的24位功臣排名)

唐朝开国元勋中 他们的后来情况如何 他们的后代又如何呢(唐朝的24位功臣排名)

更新时间:2024-05-17 04:48:30

唐朝开国元勋中 他们的后来情况如何 他们的后代又如何呢

唐朝的开国元勋很多,这里列两个典型的人物来说说。

第一个人物是刘文静。刘文静原本是晋阳县的一个县令,因为看好当时自己上司李渊的发展潜力而选择加入了大唐开国集团。

刘文静的特点是善于洞察天下形势,并能够根据洞察结论而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比如,他认为,唐军在太原起兵之后,最好的选择并不是以太原为基础稳步向四周发展,而是应该阶跃式的进入长安城:守住太原充其量只是一个地方军阀,占领长安才是号令天下的不二之选。

之后,大唐的整个发展轨迹基本是以他的建议来实施的。刘文静也在李渊建国之时受封纳言,晋级宰相之职。

不过,刘文静这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有个缺点——非常自负。而这缺点在他成为主将时便酿就了一场灾难——因为轻敌,他的军队遭到敌军偷袭,几乎全军覆没。刘文静也因此被免职。尽管之后因立功他又重新获得了官位,但再不是宰相之职,而是低一级的民部尚书职务。

另一个人物叫裴寂。大唐开国之前,裴寂与刘文静属于同僚关系。不过,若论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裴寂远不如刘文静。但前者也有自己的绝活,那就是非常会拍领导马屁,把李渊伺候的团团转。所以在大唐开国封官时,裴寂受封为尚书右仆射,也属宰相之职。

本来,刘文静与裴寂在太原身为同僚,在大唐又同为宰相,也属一段佳话。但后来刘文静遭遇降职后,两人的关系便紧张起来。其实道理也简单:才华横溢却心高气傲的刘文静本来就对资质平平却靠马屁上位的裴寂很不以为然。现在倒好,刘文静在外打仗累死累活,地位反比呆在家中享清福的裴寂还低。这让人心理怎么能平衡?因此,怨气不小的刘文静就开始公开与裴寂唱起了对台戏。甚至有一次,刘文静在家中喝高后还拿起武器,说早晚要杀了裴寂。

不幸的是,刘文静的一个家人出卖了他,把刘文静酒后想杀裴寂的事情举报到皇帝李渊那里。刘文静在朝堂解释,说自己并非想杀裴寂,只是因为待遇不如对方才有点心理不平衡。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忧患意识异常浓厚的李渊出于自保需要,竟下令将刘文静处死了。李渊的逻辑是:刘文静能力非常出众,又对唐军虚实了如指掌,万一心理不平衡的他突然起兵造反怎么办?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就这样,大唐一代功臣因为“谋反”罪名而走上了断头之路。

至于裴寂,则在李渊的保护伞下又过了好几年位高权重的日子。直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皇帝之位后,裴寂的日子才开始慢慢变得难熬。最终,裴寂因罪被李世民逐出了已生活半辈子的首都长安,并客死在外地,可谓晚景凄凉。 他的儿子裴律师官至汴州刺史。他的孙子裴承先则在武则天时代被酷吏害死。

而已经死去的刘文静则在李世民登基后被平反,恢复了被剥夺的官职。他的鲁国公爵位被他儿子刘树义继承。然而遗憾的是,最终刘树义因为卷入一场谋反案还是被皇帝处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字数限制,我查这么多也很辛苦啊!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24功臣之首]跟唐太宗李世民又是姻亲关系,妹妹长孙无垢是李世民的皇后,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他和长孙家居功至伟。玄武门之变,便是他跟房玄龄杜如晦坚决建议李世民之后才定下的格局。直至唐高宗时都备受信赖,直到不支持废后,让武则天记恨在心,被许敬宗诬告谋反,路上被逼自杀。长孙无忌一共有十二个儿子,除了长子长孙冲官职比较高之外,其他人的官职都比较低,但是无一例外,全部都流放岭南。十五年之后高宗李治才替自己的舅舅平反,但是长孙家已经彻底衰微了,家族中一些后辈做着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庸庸碌碌了此余生。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24功臣之2]唐朝宗室,老李家的人,李孝恭和李世民有一个共同的曾祖父——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孝恭和李世民是堂兄弟,皇亲血统,他攻略巴蜀;扑灭萧梁;破辅公祏;平定江南。身边还有一位神队友——大唐军神李靖帮忙,两次独立指挥都吃败仗,还是靠李靖挽回颜面,想不成功都不行。玄武门之变的十多年后,李孝恭老老实实呆在自己没什么权力的位置上,不轻易表态,不随便站队,整日花天酒地,公元640年,五十岁的李孝恭喝多了夜卧街中树下,睡死了……长子:李崇义,袭河间郡王,后降爵为谯国公,历任蒲、同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长史,甚有威名。后卒于宗正卿。次子:李崇晦,永昌元年(689年)卒,追赠幽州都督。三子:李崇真,官至岐州刺史。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24功臣之3](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初名相,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贞观四年(630年),病逝,时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莱国公,谥号为成。长子 杜构 莱国公,官至刺史。后因弟弟杜荷的牵连而被流放岭南,死于南方。次子 杜荷 襄阳郡公,尚唐太宗女城阳公主,贞观十七年,卷入皇太子李承乾案被处斩。

·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24功臣之4](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1-4]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长子:魏叔玉,光禄少卿。次子:魏叔瑜,职方郎中。第三子:魏叔琬,第四子:魏叔璘。女:魏氏,嫁霍王李元轨。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24功臣之5]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 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长子:房遗直,娶京兆杜氏,嗣封梁国公的爵位。永徽初年,拜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坐罪贬为庶人。次子:房遗爱,娶唐太宗之女高阳公主,长孙无忌审理查出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房遗爱坐罪被杀,高阳公主亦被赐死。三子:房遗则,娶唐高祖之子荆王李元景之女。四子:房遗义,娶吴氏。女儿房氏,名奉珠,嫁给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为妃。房氏,嫁给郑仁恺(莱州刺史兼莱州港造船使)。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24功臣之6]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清河王。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 唐代开国功臣。 有一子高真行,为尚书、驸马。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24功臣之7]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儿子尉迟宝琳。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24功臣之8]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24功臣之9]

·临危不惧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24功臣之10]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24功臣之11]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24功臣之12]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勋公殷开山[24功臣之13]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24功臣之14]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24功臣之15]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勋公张亮[24功臣之16]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24功臣之17]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瑾[24功臣之18]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程咬金][24功臣之19]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24功臣之20]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邢公刘政会[24功臣之21]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24功臣之22]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绩[24功臣之23]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24功臣之24]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