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季札是季历的后代吗)

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季札是季历的后代吗)

更新时间:2024-05-16 03:04:20

季札是一个怎样的人

季札是一个贤良之人,下面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来看看季札为人

金銮殿上坐皇帝,巍巍龙椅,天下兄弟竞折腰。玄武门剑拔弩张,福宁宫烛影斧声,诏书落,白绫起……残阳映血,杀红了眼的大地,昏鸦聚首笑英雄。东升西落,新朝的风送走旧时的雨,五千年来,不变的是殿前石兽,铜铃狮眼目睹了权力漩涡如何将血缘绞碎。

(图源网络)

传国的玉玺,虎视眈眈,到底谁才配统领群臣吏民,台下几十双眼暗中盯着;病榻上的遗诏,帷幔后多少风吹着。储君草木皆兵,芒刺在背;群狼环储君左右,伺机而动。兄弟相见,一脉血缘,却分外眼红,欲杀之而后快。那么,历史上有没有一个人选,让趋鹜者心甘情愿推出权利的游戏,将王位拱手让出?灿若星辰的历史银河中,寥如星稀。(图源网络)

溯回历史长河,大国尚未崛起,小国林立,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吴王寿梦大限将近,临终前,他将四个儿子唤至塌前,授意传位于幼子季札。彼时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皆在当立之年,却没有任何异议,反而极力支持这位有贤有德的兄弟。季札推掉王位,避居乡野,大哥诸樊即位,并没有找刺客灭口,反而一直记挂着这位贤弟,死前念念不忘庙堂外的弟弟,留遗诏立季札为王,奈何季札再度拒绝,让给二哥余祭。(图源网络)

余祭是个急性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将延陵(今常州) 封给季札,既然王位你嫌重,那就给你块地,没多大压力,这总行了吧!季札应允。总算没有再拂面子。后王位又传至三哥余昧,余昧是他最小的哥哥,按排行季札该上了。朝中一众大臣暗喜,心说排行在前的人都死绝了,这回看你怎么拒绝。使者找到了季札,要迎季札回宫。季札这回蒙圈了,挠头,这咋办,也没人可让了啊。思来想去一宿,三十六计上策走为先。撇了这个烫手山芋,季札卷了包袱,招呼也没打,一溜烟出了吴国,最后在山旮旯里过上了野居生活。(图源网络)

都说权利是春药,多少人沦陷囹圄皆为此,一星儿权力都有人觊觎,更何况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由此可见,季札有贤并不徒有虚名。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源头实在较难找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概述  吴王寿梦少子。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公子光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晏婴、子产、叔向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家世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寿梦  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立德  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使鲁  有一次,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使郑  季札出使郑国之时,见到了子产。他们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季札对时局有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临别前,他语重心长地对子产说:「郑国的国君无德,在位不会很久,将来国主的王位,一定会传到你的手中。你统理郑国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务必以礼来持国。否则郑国很难避免败亡的命运。」言之谆谆。当子产目送季札远去时,仍然觉得音犹在耳,心里不禁万分怅惘。吴王诸樊一直到过世之前,都还念念不忘弟弟季札。他留下遗训,让后人将王位依次传给几位弟弟,这样最终就能传到幼弟季札的手里,以满先王寿梦生前的遗愿。继位的吴王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季札,但被季札再一次拒绝了。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再度归隐而去。  孔子之言  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中原地区与句吴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