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黄梅戏的故事与传说(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故事背景)

黄梅戏的故事与传说(黄梅戏三十六本大戏故事背景)

更新时间:2024-05-15 17:07:21

黄梅戏的故事与传说

黄梅戏从一种地方小戏成长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发展后劲不可为不强劲。黄梅戏史五大剧种中历史最短的一个,到现在不过是百年的历史。黄梅戏是长在泥土里的地方文化,很多学者与戏曲专家都在探寻黄梅戏的起源,寻找他们的根。黄梅戏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的传说,有下列几种。

一种说法是:黄梅戏是从“怀宁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梅戏是安徽省怀宁县农村中发展成长起来的小戏,它是劳动人民在伟大的劳动实践中国遗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据传说:古代的石牌(怀宁)是安徽的一个水陆交通的大集镇,向以鱼米之乡著称。每当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怀调山歌来歌领自己辛勤劳动的丰收。这种民间的、优美的、抒情的山歌小调,统称为“怀宁调”。

安徽省安庆地区

还有一种做说,也认为黄将戏是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说是安庆地区,从前每逢黄梅季节,往往洪水成灾,四乡农民为了祈求丰年,就在这个时候,迎神赛会,会上出现各种歌舞演电。在这种歌唱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戏曲形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而名之日黄梅调。这是在安庆地区少数黄构戏艺人中流传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传说是:明代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湖北战败后,军中的“乐人”(歌舞表演者)流放在湖北黄梅一带,以演唱谋生。后来他们演唱的歌舞剧目在黄梅县境内形成为戏曲形式,名之日黄梅调。这是安庆地区个别知识分子说出的。

又有一种传说是:黄梅戏起源于江西,一支传到安徽,成为黄梅戏:另一支传到湖北,还有一支留在江西,均称采茶戏。这是住在黄梅县附近的采茶戏女艺人曹火英当年在江西演出时听一位安徽黄梅戏艺人说的。

再者,说是“黄梅戏源于鄂东黄梅县的民间小调,即黄梅采茶调。黄梅县的民间小调,在清代乾隆年间随当地遭水荒的灾民来到安庆地区之后,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产生了戏曲形式。”持此说者较多,包括一些有成就的老艺人。丁永泉就说过:“黄梅调是逃荒的人用渔鼓筒子唱过来的。”

上述种种,因系传说,免不了片面,甚至包括想象的成分。但这些传说,又都不是毫无根据的。黄档戏在发展过程中,极收过怀宁等地的山孜小调以及安庆地区迎神资会时表演的民问歌舞(如高跳、早船)的成份。至于说到黄将戏与张献忠的关系,也是“话出有因”。据《黄梅县志》载,张献忠的义军的确到过黄梅县:又据《中国通史简编》载:“崇祯十一年(1638年)张献忠在端广战败。”

明代末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义军攻入了大城市,接收了王府大班和贵族家班。义军走后,有的随军转移,有的转入民间,在群众中演唱,以求饱暖,他们原来演唱的戏曲形式(如昆曲、高腔、秦腔)对民间艺术有所影响而促成其发展,也是可能的事。

黄梅戏艺术大师严凤英

“水有源,树有根。”寻根究底,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的说法,比较符合其形成的客观实际。因此黄梅戏虽在安徽经过重大发展,但没有称它为皖剧或怀腔而叫黄梅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