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清郑珍母教录译文(清代名人轶事原文及翻译)

清郑珍母教录译文(清代名人轶事原文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4-05-09 15:05:55

清郑珍母教录译文

译文: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读书。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懈怠时,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后又抱着我哭着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了半夜,天气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疲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鸡叫头遍,才和我一同睡觉。

译文:

母亲说:“坏事一次都不能做。人没有做坏事的时候,尽管明知道不好,不但不会做,还会劝告别人。如果做了一次,就觉得这样也无妨,此后越做越有味道,就以为是好事了。本来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的事情,还要说出很多道理、很多原因,竟然是应该去做的。所以凡是一切坏事,只要拿定主意,忍住不要去尝试。有人说:'第一次是徒弟,第二次是师傅。’做好事容易回头,做坏事能回头的,十个里面见不到一个。”

我小时候从书塾回家,母亲让我种陌豆。种完还有时间,母亲说:“为什么不读书?”我回答没有地方读。母亲说:“书什么地方不能读?树下,屋檐下,都可以。一定要窗明几净什么事都没有,才能开口用心,你没有这个福气,真想读书也不用这样的环境。”

我去外地跟随老师学习,母亲说:“你去了,不要得罪朋友。”请问缘故,母亲说:“你是穷人家的子弟,年纪小,大家除非不得已,一定会照顾你。对于贤良的人要经常亲近,他的每件事都能诚心去做;对于不太贤良的也要常常亲近,他的事情不要沾惹。这样贤良的人喜欢教导你,不贤良的让人也不会打骂你。你虽然远离我,我也不会担心你了。”

住在山里时,曾经替母亲纺线。母亲说:“读书人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每件事都能做好,紧急的时候就能用得上。你父亲在穷困时教授学生,有空闲的时候,就蹬纺车,膝盖上放一本书,手眼并用。线虽然粗,但每天纺的线够一个人吃饭。谚语说:'男子没有志气纺棉花,女子没有志气走娘家。’顽劣子弟都以这个为借口,对于衣食这些事都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落魄,还能干什么事呢?”

母亲说:“何梁庄的宅院前面那一块土地,平时要五六个人工才能锄一遍草。你曾祖母告诉我,说她和曾祖父天亮开始耕地,一个从东边地埂开始,一个从西边地埂开始,到晚上就锄完了。你曾祖父还嫌太晚了。前辈人就是这么勤劳。”

母亲说:“子弟们不应该跷二郎腿,妇女这样更难看。人们都说这样坐着很舒服,我却做不到。”

母亲说:“你舅舅还没有当秀才时,经常白天放牛割马草,晚上才读书,布袜只有到冬天才能穿。独生子的家庭,衣食丰足,教导还如此严格。这是听你曾祖母说的。”

母亲说:“我一年每天做三顿饭,每晚上纺两捆纱。除草时就在菜地里,收簸粮食就在吹糠的风车边。每天零零碎碎的活计,忙的干不完,头没空梳,衣没空补,才换来时间让你读书。你想想这本书,是我多少汗水换来的?怎么能不发愤呢?”

我跟着舅舅学习,离家只有一里多。每天清晨,想着母亲早起天寒,就捡一捆柴放到门口才走。母亲后来知道了,告诫我说:“清晨空气清新,读书容易记忆,领悟道理容易深入。我起来做饭,靠近灶火,不会寒冷,不要因此耽误你早晨的功课。”我十四岁时,参加考试没有考中,回到家,十天没有去书塾。母亲说:“你再懊恼十天,难不成就会给你一个秀才?但却虚度了十天。”

母亲说:“家里的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比如一斛米就盛出一小罐放在僻静地方,过了十年,有小孩子脾胃弱,就有一斤陈米可以养脾胃。姜收藏一两块,温中解表时就能应急。笋叶收藏六七斤,屋漏的时候就能插到瓦缝补漏。当时如果没有收存,也没有用的,但留存了也没有什么损失的,取用的时候就和黄金一样珍贵。”

母亲说:“你父亲曾经有两年脾虚,我每天拾柴禾熬三次药。你父亲就喜欢我做事不嫌麻烦。”

母亲说:“和兄弟妯娌相处,要常常想如果父母公婆只有我一个女儿媳妇,我不是每件事都自己做,就没有不和睦的道理。又常常想如果兄弟妯娌要是病了残疾了,我还不是要负责饮食,照顾他们,现在他们还能帮助自己做一些事,就更没有不和睦的道理了。”

母亲说:“性急的人真可笑。好像做饭,饭没有熟,终究要等着饭熟,难不成一着急就给你熟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