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实力对比(为什么商鞅变法能让秦国变得最强)

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实力对比(为什么商鞅变法能让秦国变得最强)

更新时间:2024-05-11 16:46:53

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实力对比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从国力来说,非常微弱。战国时期的秦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因为位置的毫不起眼,秦国经常被其它盟友遗忘;除此之外,秦国遗留了大量的奴隶制社会风俗,思想和习俗都走入了瓶颈期;加上,秦国内部统治阶层为了争夺势力,展开了内战,国家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发展。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而言,成为了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轻功通过商鞅在各方面的变法,使秦国内外焕然一新,所以,商鞅变法也是一场彻底地社会改革运动。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之前的秦国

人们往往将商鞅变法视作秦国由弱变强的转折点,此话虽不错,但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还是个很贫弱的国家。但事实上,秦国早在商鞅变法以前,就已经是一个强国了。即便算不上一流,至少也是二流。

秦国是诸侯中起步最晚的一个,祖先是一个给周王养马的马夫,又地处西陲,向来都被山东诸国视为化外之地。到秦穆公时,任用五羖大夫百里奚为相,秦国始强,一度还击败过老牌强国晋国,俘晋惠公,还攻灭了梁国、芮国、滑国等。

但是可惜,当秦穆公想继续东出时,却在崤之战、彭衙之战中两次败给晋国,全军覆没。从此向东的道路被晋国牢牢扼住,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魏惠王时期。

虽然秦向东的道路被扼住,但这样一来反而让秦国专心致力于向西发展,所以才有了灭西戎二十方国的“秦霸西戎”事业,也为后来的东出争天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就是在商鞅到来以前,秦国也在与魏国的交战中多次取胜。前366年,魏国在武都筑城,为秦国所败。接着,秦又败魏韩联军于洛阴。两年后,秦与魏血战于石门,最终击败魏国,斩首六万。前362年,秦国又趁魏国与赵、韩大战的机会,攻取了魏国少梁之地。

与魏国的这几次交战中,秦国虽然不是勉强惨胜,就是趁虚而入,但至少也说明一点:面对当时的超级强国魏国,秦国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攻势。魏国如果想揍死秦国,也还要好好掂量下自己要付出的代价。更何况当时的魏国,还在同时乱拳揍遍各路诸侯当中。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公元前359年,商鞅入秦,开始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用了将近20年时间,将秦国改造成了彻彻底底的战争机器。

这期间,商鞅还对魏国耍了一出阴招。

公元前350年,魏国和齐赵讲和,腾出手来打算反攻秦国(前几年秦国趁着魏国忙于战事曾屡次侵扰,还收复了部分河西失地),秦孝公亲自去见了魏惠王,才算暂时稳住了局面。

商鞅也认为这时候“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于是提出尊魏为王的办法来转移魏国的注意力。果然,魏惠王中计,“广公宫,制丹衣,旌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战国策·齐策五》),“承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秦策四》),摆出一幅天子的派头来。于是“齐楚怒,诸侯奔楚”。

在诸侯的围殴之下,魏国终于双拳不敌四手,渐渐地跪了。特别是在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名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士卒战死前后多达十万,魏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中原衰落,四方就崛起了。除了北赵还在憋大招以外,南楚、东齐、西秦纷纷立起山头,跻身一流强国之列,四强并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被加以车裂之刑,而商鞅之法在秦国被保留了下来。同年,秦败魏国于岸门,俘虏魏将魏错。此后,秦国步步紧逼,魏国一再退让,还跑去齐国尊齐威王为王,再也不负往日的霸主气象。秦魏之间的实力,才彻底实现了扭转。

魏国作为最初的霸主,在一系列的政策外交失误之后,渐渐走进了死胡同。而秦国凭借穆公创业和商鞅变法,走向了强国之路,终于突破晋魏的这两头拦路虎,东出而争天下。

秦国在穆公之后,商鞅之前,虽然实力有所衰落,但仍保持了相当的力量。虽内忧外患,但仍然生机勃勃。绝不是小说中说的那样到了虚弱濒死的地步。商鞅变法固然让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其实是一条强者更强的坎坷路,而绝不是一个由弱变强的奇迹。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