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世风日下,意思: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世”,初见于金文时代,是“葉”的初文。金文的字形像几片相连的树叶的样子。因为年年枯叶飘零,新叶萌发,有如人世,所以用以比喻。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世”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意思是:慨叹社会上读书人气质变坏,有失淳朴善良而流于谲诈虚伪、心地不再像古人那么淳朴;或是感叹读书人品德今不如昔。
这是“世风日下”和“人心不古”两个成语连用的句子。
1、世风日下:是指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一天不如一天。
出自:清·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译文:我国的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亲戚之间都这样了,更何况朋友之间呢?
2、人心不古:今时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
出自: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着马牛襟裾。”
译文:怎奈何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落到人人不懂得礼节这种地步。
扩展资料:
“人心不古”典故来源:
元顺帝天历二年,江西大旱,刘时中见到灾民受难的情况,于是作了两套散曲《端正好》,上呈江西道廉访使高纳麟。第一套的内容陈述饥荒时谷不登,麦不长,民无以食的悲惨遭遇,而且愤怒地斥责了奸商富豪趁火打劫的罪行,展现元代社会严重的阶级压榨。
第二套则是揭露官吏的无能与违法乱纪。他形容一群暴发户般的官员为没见识街市匹夫,彼此狼狈为奸,勾结作恶,尽日将精力耗费在吃喝嫖赌,完全不顾百姓生计。
并申辩说:不是我要讲他们的坏话,但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邪恶战胜正义?根本完全丧失了旧时代的淳朴,明明是人,但行事却如禽兽一般。
后来,人心不古演变为成语,用来感叹失去古人的忠厚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