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将崔颢的《黄鹤楼》评为唐人七律之首的,是南宋人严羽。
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此后众多诗评家的追捧,让这首诗的名气越来越大。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了一份唐诗TOP100的排行榜,崔颢的《黄鹤楼》,就排在第一名。可见这首诗,现在追捧的人也很多。
《黄鹤楼》的名气之大,少不了流量明星李白的衬托,《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来大发诗兴,准备作诗,但当他准备挥笔题壁时,却看到了壁上崔颢的诗,顿时大为叹服,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有李白这样狂傲的人作背景,想不火都难。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过,能被历史千年追捧,崔颢的《黄鹤楼》肯定有其独特之处。
其一、以气破格。
诗为什么要追求格律,那是古代诗人长久地探索语言的节奏、声律的结果,符合格律的诗,读起来更有节奏美、韵律美。
可是,被称为唐诗七律第一的《黄鹤楼》,并不是一首标准的七律,它的前四句完全不合律,后四句才入律。
但你读起来,完全不觉得别扭,为什么?因为《黄鹤楼》的前四句,就是文以气行。
清代赵臣瑗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说:“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其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耶?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之而已矣。”
充沛的文气使前面四句“破格”的地方,完全不会产生别扭的感觉。
其二、情感富有感染力。
诗从仙人骑鹤的传说写起,透露出诗人的飘渺仙迹的无限向往。仙人代表的是什么,是长生,是自由,反照的是人生有涯,且处处处于枷锁之中。
第三联写天地之广大,反照的是个人的渺小。最后写人生无归处,归结到一个愁字上。
这首诗里蕴含着人类共有的情感,故而极富感染力。
诗中的仙人已去、天地广大、乡关何处,传达了诗人置身地浩渺天地、广袤宇宙中无所凭依、无所触碰的孤独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情感,人生天地间,无不渴望超脱自我、现实、历史的禁锢,然而仙迹渺茫、天地广大,个人终究是渺小的、是孤独的,我们终究被困在了现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