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相公山典故(相公山的由来和传说)

相公山典故(相公山的由来和传说)

更新时间:2024-05-03 21:03:52

相公山典故

典故:

相传在嘉庆年间,某年春天,有两个富户人家的子弟,结伴而行,从西部出发,上京去赶考。

农历三月三这天清晨,路过陇州娘娘庙东二里地的大山脚下。遇到几个匪徒,乘青壮年下地干农活之时,闯入山村,抢夺了山民的财物,从大山的小道直奔而下。下地干活的山民闻讯,扛着农具追来。高声吶喊着:胆大的盗贼,放下财物,丟下我们的牲口,不然就和你们拼命到底…呼喊声响成一片。

两位书生看到匪徒牵着牲口,驮着粮食,手里拎着鸡,赶着牛羊快到大山脚下的小路口。见此情景。两位书生明白了什么。立马堵在路口,捡起树枝抽打牛羊。牛羊四凌五散跑开了,匪徒急忙四处驱赶牛羊,牛羊总赶不回小路,这时山民也追到了,和匪徒撕打起来。山民人多势众,匪徒斗不过,丢下财物。穷凶极恶的匪徒,恼凶成怒,冲到路口杀害了两位手无寸铁的书生,夺路而逃。

财物夺回了,匪徒逃跑了。但两位书生遇害了。山民们悲痛于绝。把两位书生的遗体抬上山顶,搭建灵棚。山民日夜守灵。从两位书生身上的遗物中得知书生的来由。

山民一面 派人去告知书生的家人,一面筹办安葬事宜。山民制办了上等的棺板寿衣,把两位好心的书生装棺入殓,等家人到来,祭奠三天。然后起程,山民护送灵柩回家,厚葬了两位书生。

两位书生遇难缺考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帝闻知此事,盛为感动,封两位书生为相公,命两位相公遇难的这座大山为相公山,这就是相公山的来由。

皇帝下令地方官府捉拿匪徒,在相公山脚下处以斩首,以祭亡灵。

为了纪念两位好心的相公,山民决定在山上修建庙宇。皇帝闻知此事,拨款资助,山民铸了两个铁相公,供奉在两座庙内,这两位相公,一个叫张月建,一个叫李月英。并为两位相公树碑立传。

山民还铸了一口笸箩大的铁钟,挂在庙院内的古柏上。并把两位相公遇难曰,三月三定为庙会。

相公山庙宇常有人看护。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到来,山民就提前打扫庙宇,筹办庙会。

到了这天清晨,山民就击鼓鸣钟三十三下,以示对两位相公的哀悼。钟声洪亮。传向方圆几百里。各路香客蜂拥而至,也有不少香客前一天到来。香客摆供品,跪拜烧香,磕头作揖,祭拜相公。祈求相公保佑,自家能出文人。香烟燎绕山顶,漂浮在陇州大地。

相公山庙会延续至今,每年香火不断。隔几年,山民就搭台唱戏。悼念两位相公。

淳朴的山民对两位相公恩泽难忘,年年三月三举办庙会。子子孙孙,把相公山庙会延续下去。

相公山是唯一皇帝御赐给陇州的名山,相公山。

从前,相公山叫“女儿山”,传说山上寺院住着个道姑叫腊梅,腊梅生的美貌端庄,生性聪慧,为人和善,乡亲们都对她赞不绝口。

?腊梅原来是宝鸡吴山庙根一个贫困人家的闺女,由于姿色美貌招来了许多上门求婚的人,多是豪门富家子弟。腊梅对这些花花公子很不称心,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都一一回绝了他们求婚的事。邻近旋瓦山村有一个穷秀才叫东生,阅读经卷,为人正直,一表人才。有一天,适逢吴山庙古会之日,两人有幸一见钟情,该是天生一对。此后,两人常私下幽会,海誓山盟,非他不嫁,私定婚约。但有个豪门恶霸要对腊梅强逼硬抢,逼得腊梅无路可走,便一气之下到女儿山出家当道姑。又一次吴山庙会到期了,腊梅以化缘为名,去吴山庙私会东生。两人一见,泪如雨下,倾诉衷肠,难舍难分。为了长久之计,腊梅约东生弃家一起私奔。但东生毕竟是个秀才文人,怕私奔被乡亲笑话,毁了自己的功名,便对腊梅说:“你先归山,待我来年上京赶考,路经女儿山时定来见你。若金榜题名,功成名就,来山迎娶”。腊梅只好洒泪而归。

当年朝廷开科,东生准备行装赴京赶考,路经“女儿山”来会腊梅,他不知“女儿庙”在“女儿山”什么地方,便一路打听,来到相公山找寻。当时相公山林茂草密,山大沟深,常有虎豹狼虫出没,东生一柔弱书生,不幸碰到猛虎,苍荒逃跑掉下悬崖摔死。噩耗传到山顶女儿庙,腊梅肝肠寸断,五内俱焚,跑到出事地点伏在东生尸体嚎啕大哭,泪如雨下。然后化悲痛为力量,回庙里取来银弓羽箭,潜伏在东生掉崖附近,恰逢猛虎出没经过,腊梅拉弓射箭,连发三箭射杀老虎于山崖之下。她掩埋了东生尸体,然后在东生坠崖处的一棵树下上吊殉情自杀,实现了同生共死的愿望。

东生腊梅两人死后,人们都同情他俩的不幸遭遇。为了传颂他们的忠贞爱情,便铸成铁像两个,身高一丈有余。一个站在山坡前,身背书籍行李,双手抱拳,作寻人问路状,便是东生;另一个在山门前,头饰九龙珠,身穿道袍,双眼喷着泪水的便是腊梅。后来整修庙宇,人们将两个铁像搬移在殿廊两侧。从此,人们便把“女儿山”改名叫“相公山”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