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身体外貌。学生身体力量的大小常常构成影响欺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人们会求同排异,对于一些与自己某方面不同而进行言语或身体上的欺凌。
02道德认知方面的缺陷。欺凌者在道德认知方面会产生的一些特定的认知缺陷,他们普遍道德感低,对于社会的责任感低。同时,他们会使欺凌性为的伤害性显得更小、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在行为后果中的责任和降低对受伤目标痛苦的认同。
03态度与价值观偏差。欺凌者的社会目标、价值观念也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只有欺凌他人才可以在他人和社会找到存在感。
04移情能力和内疚感缺乏。有些欺凌者的移情能力较差。他们无法站在他人角度共情并产生攻击性。同时,由于移情能力较差使得他们无法对于欺凌他人产生内疚。
05人格特征。欺凌者的人格特征是在气质与性格特点上,欺凌者多脾气暴躁,易怒,冲动性强,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受欺凌者的人格特征受欺凌者通常自尊较低,自卑,性格较内向。
一、自身因素
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的观念。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足,导致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违法违纪行为。
2、对情绪自我管制能力的欠缺。青少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自控能力差,不能够正确估计行为的后果,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
二、家庭因素:
1、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其任性,骄横,做事不顾后果,难以经受挫折和打击,心理素质差,遇事好冲动,容易产生极端思维。有的单亲家庭,父母的离异使其缺少父爱或母爱,变得孤僻、扭曲,人格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