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的中心思想: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出⾃⽩居易的《琵琶⾏》,主要记叙⽩居易贬谪江州时,⽉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事。
《琵琶⾏》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的⾼超演技和她的凄凉⾝世,抒发了作者个⼈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诗⼈把⼀个倡⼥视为⾃⼰的风尘知⼰,与她同病相怜,写⼈写⼰,哭⼰哭⼈,宦海的浮沉、⽣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体,因⽽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
诗⼈在这⾸诗中着⼒塑造了琵琶⼥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才“半遮⾯”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
接着以描写琵琶⼥弹奏乐曲来揭⽰她的内⼼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平不得志”和“⼼中⽆限事”,展现了琵琶⼥起伏回荡的⼼潮。
然后进⽽写琵琶⼥⾃诉⾝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曲红绡不知数”。然⽽,时光流⽔,“暮去朝来颜⾊故”、最终只好“嫁作商⼈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这⼀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感情的波涛为琵琶⼥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胸怀,情味⽆限。语⾔铿锵,设喻形象。“如急⾬”、“如私语”、“⽔浆迸”、“⼑枪鸣”、“珠落⽟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