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历史背景(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顺序)

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历史背景(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顺序)

更新时间:2024-04-29 06:02:09

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历史背景

良渚文化是8000年前我国南方的一种文化,仰韶文化是6000年左右我国北方的一种文化,两者相差大概2000年左右,现在在我国的北方黄河流域还能找到良渚文化的蛛丝马迹,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仰韶文化或多或少受良渚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是良渚文化的发扬,或者说良渚文化与仰韶文化形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源头,给中华民族5000千年文明历史,形成了发展铺垫。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 新石器--良渚玉枭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良渚文化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良渚文的一些陶器、玉器上已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单个或成组具有表意功能的刻划符号,学者们称之为“原始文字”。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生产已相当发达,从出土的大量三角形石犁等农具看,良渚人已摆脱一铲一锹的耜耕而率先迈入了连续耕作的犁耕阶段,从而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良渚文化以黑陶著称,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用途分明,尤其是鼎、豆、壶的组合,构成了富有良渚文化特色的器物群。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对“良渚遗址”出土的人物,经基因鉴定确认,良诸人是骆越后裔。

  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仰韶文化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我们祖先所创造的两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之一(另外一支是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最早发现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这也是仰韶文化的名称来由,距离现在大概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它的分布比较广泛,在河南省的西部、北部以及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发现的遗址就不下一千处。

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文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由于这些陶器以表面是红色而又带有彩色的花纹为最多,而这种彩陶又具有很明显的特征,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作彩陶文化。

根据对“仰韶文化”遗址和文物的研究,了解到当时的经济是以原始的“ 锄耕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是粟;农具有石斧、石铲、石刀和谷物加工用的石磨盘、磨棒等。这时的备牧和渔猎虽然已渐成为一种副业,但是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占有一定地位。家畜方面,已有猪、狗的饲养。手工业方面,制石、制骨、制陶、纺织、缝纫已很普遍。人们这时已经过着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因为在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方形或圆形的小屋子连接成的“村落”模样(在这种“村落”当中往往还有一所大房子,大概是这个氏族成员活动的公共场所)。另外,从对当时的墓葬和日用品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这时妇女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因此多学者认为,“仰韶文化”正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