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本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正确的事情。”
抽象地说就是“一件事的持续性和他的正确性没有因果关系。”
通俗点说就是“一件事儿持续的时间再长,也不能说这件事儿就一定是对的。”
这是普通人经常犯的逻辑错误——要么是不知道“相关性不是因果性”,就像数学成绩好的人物理成绩也好,有相关性,但物理成绩好的原因不是数学成绩好;要么是不知道,一个逻辑的反向逻辑,可能是错的——就像猫有四条腿,但不是有四条腿的都是猫。
再回到鲁迅的话上面——正确的事情当然更容易保持下去,但一直保持下去的东西不一定正确,“对”和“向来如此”有相关性但没有因果关系,即使“对”和“向来如此”有因果关系,“向来如此”和“对”也没有因果关系。
小孩子的世界才是有对错的,人性是如此复杂。
正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哪个人是绝对的好人,哪个人又是绝对的坏人呢?
从这个“一向如此”的人来说,他认为他自己的个性如此,他一贯的作风如此,所以可能没有同理心,他认为他没有错,他就是这样子的。
从你来说,他这种个性或做法,大概会伤害到你的利益或是边界,或是感情,那你也需要对这种没有同理心的人,同样的对待,因为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不能说是我的个性如此,我这么善良,如果对方侵犯了你的一些精神层面或经济方面的利益,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