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年以前,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戒指”就已诞生。那时,它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只是佩戴于人们指上的一个环状物件。
1959年,考古学家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龙山文化墓葬中发现了二十枚指环,其中有几枚仍然佩戴于死者的指骨上。
这些指环类取材于天然的兽骨、牙骨、玉石等,虽然工艺简单,但制作精良,表面被打磨光滑,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戒指”。史书上还没有关于它的记录,它便已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到了商朝,因为当时的人们经常用弓箭打猎,由于弓弦较细,反复拉曳容易导致大拇指磨伤,所以出现了一种型为指环,但名为“韘”的饰物,《说文解字·韦部》注释为:“韘,射決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它是一种由玉、骨、木等材料制作的指环,套在大拇指上作为勾弦所用,便可以有效起到保护作用。它的形状和作用都类似于今日所说的“扳指”,因此也被看作是扳指的鼻祖。韘在春秋战国时期十分盛行。
虽然历史上对戒指的起源没有明确的记载,但1959年,考古学家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中就曾发现20枚指环,其中有9枚仍套在死者的指骨上。根据出土的文物研究可知,戒指这个产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在古代历史中,戒指刚开始并不叫戒指,大多被称为约指、指环、代指、金镏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