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婉约派代表,有着千古词后的美誉,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理论,虽然现在看有些观点是很主观。因为战乱原因无奈保护文物,毕竟一介弱女子。临末,性格坚定不扭捏。能称之为伟大的女性,大部分都有坚毅不屈的性格特点。只身逃难、形影相吊、识破后夫嘴脸不畏坐牢坚决离婚。在古代,冒如此风险,足可以见其性格刚毅。
把李清照比成武则天,是因为我在她们两人身上看到两个共同点——“藐视”性别差异(或者说歧视)和充分的自信。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权力拥有者”,在很多时候忽略了自己是个女人。不仅如此,她在权力的游戏中,表现出最顶尖的自信心,这在男性权力者中都不多见,更不用说与深居闺阁的古代女性比较。而李清照,在文学或者更广义的文化领域中,也表现出这两个特质。在她学习创作研究的过程中,她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文人、读书人,而不是女性文人。这两者很不一样。这么说吧,近现代出现了大量女性作家,其中,大部分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中,有女性性别认同,有对男性权力社会的反抗等等。这就说明她们在潜意识里是十分强调自己的性别,十分关注性别差异。
李清照她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性别歧视严重,却几乎能在自我认识中从这种差异不平等中跳脱出来,实在令我惊讶(当然,跳脱不是反抗并取得胜利)。私以为其中原因,离不开其夫赵明诚对她的尊重以及他自己的早逝。赵明诚对李清照的尊重欣赏可能使得李清照在婚后夫妻生活中,无论在精神还是身体上比一般妇人甚至贵妇人都轻松自由独立。而赵明诚的早逝,使李清照的家庭角色发生转换,她成为一个不那么完整的家庭的支柱。
这种转换也许弱化了她对自己的性别认知。然后是她的自信。之所以认为她自信,是由于她的《词论》。首先,一个文人敢著书立言,就得要一定的对自己学识的信心。如果说《金石录》还有丈夫的协助,那《词论》完全是其个人成就。其次,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这样振聋发聩的宣言式的观点,归纳出词的风格,更是显得自信心爆棚。所以,李清照真是世间奇女子。她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史上,是有且仅有一个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写在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对于李清照的认识,一直有一个不确定的前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她的作品数量有限,其中部分还真实存疑。这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认识李清照,是挥不去的阴影。
她存在那个年代即是伟大,少女时代自由潇洒,得意中良人,享琴瑟和鸣,历国破家散,写“淫词”描述闺中乐趣,纤手一挥讽刺夫君胆小逃城,晚年再婚又离婚。人生浩荡,又有佳作遗世,还能以己名入史策,更有金石奉献。于当时已是独股清流,于后世可称伟!其词:小有生活点滴,有直白娇俏;大有国家责任,有磅礴大气;哀有个人情思,有如雪千层;悲有时事命运,有咏古叹今;这位词人,真实诚恳,性情坚毅,懂生活通辞赋,敢为人不为,能忍人不忍,即使因为历史的遗漏只流传下来70多首词,也能管窥一斑,朴素中见真风流。
忧国忧民对于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也只是其伟大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决定性因素。能把人间风物写的极美是伟大,能把自己零落的人生写得极美也是伟大。而稍微对李清照有所了解的就知道,这位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并不是世人所理解的局限于深闺儿女情长。更不是有些回答里所说的“文艺女青年”。她前期也有过北宋词风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况且艺术方面,哪朝哪代不是“小丑在殿堂,大雅在流浪”。这样的文学家不单单放在宋代,即使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寥若晨星。赵明诚死后,为了妥善保管她和丈夫的金石字画,颠沛流离,最终选择再嫁他人,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女性再嫁,况且李清照当时在文人墨客心中很有威望,让一些人觉得没有坚守贞操;发现再嫁人的面目,果断状告到官府,即使冒着有可能获得牢狱之灾,也坚持离婚到底,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的;另外,李清照的词并没有随晚年颠沛流离的境遇而消沉,反而更加有意味,这也正是我对李清照佩服的地方。
李清照绝对是超越时代的杰出女性,才华横溢,让男人自卑、打压。《人间词话》里面的词人除了李煜,男诗人们没有一个能超越李易安。如果女人能够活到李清照的境界,她的一生就值了。别说李清照的词在中国文学史写下来神采的一页,她婉约清丽的词风,美的超凡脱俗,她是女词人的高峰,她是卓有修养的大家闺秀,她与赵明诚的爱情,在颠沛流离的那个久远的年代,不离不弃,也值得今天人们的敬慕。她的美是内外兼修,由内而外的美,她树立了女性美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