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农村传统发髻

农村传统发髻

更新时间:2023-04-20 11:37:16

农村传统发髻

一、 结鬟式发髻

这种类型的发髻首先需要把头发拢在头顶上,然后把头发分成多股,并且用绳子系起来固定,再把这些发股弯曲成鬟状(鬟:妇女所梳的空心环形发髻),最后用支架让它耸立在头上。

根据这种梳发方式,聪明的古人们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发式,比如飞仙髻、凌云髻、垂鬟分肖髻等等。

飞仙髻传说是在汉武帝的时候王母降临人间,神仙的发髻被凡人见到所以学会了,汉武帝就让宫中的女子也效仿仙人,故而号称飞仙髻。所以这种多用于仙女和未出嫁的少女之间。

凌云髻也是秦汉时期就有的,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可见在秦汉的时候发式已经和等级秩序密不可分了。

二、 旋拧式发髻

顾名思义将头发分几股, 就像拧麻花似地将股发盘曲扭转, 盘在头顶。这种类型的发髻衍生出的发式有:随云髻、灵虚髻、朝云近香髻、回心髻、灵蛇髻等等。

灵蛇髻:据说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创。《采兰杂志》记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

三、 盘叠式发髻

盘叠式的发髻是将头发分成几股, 再系结起来, 盘叠在头顶。这种发髻在唐代的时候比较多见,从现存的壁画、画作上都可见一斑。

按照这种梳发方法衍生出来的有单螺髻、双螺髻、百合髻、盘恒髻等等

蜗蜗认为这种发髻在目前的古装剧中体现的应该是比较多的,大量电视剧中都有类似的发型出现。比如:《陆贞传奇》中陆贞做小宫女时的头发就是双螺。

四、 结椎式发髻

结椎式的发髻是将头发拢结起来, 然后用丝绳将头发束起来, 盘成一椎或者是几椎, 用簪子固定, 竖立在头上。根据这种梳发方式演变出来的有高椎髻、抛家髻、堕马髻等等。

《后汉书·梁鸿传》:“鸿妻孟光,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或断发,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生死。"可见椎髻的历史也是很久远的。

五、 反绾式发髻

反绾式的发髻是将头发收拢起来, 然后往后拢结到头顶, 最后反绾成各种形状。由于梳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主要流行于盛唐,一般都是穿华丽的服饰的时候搭配上这样的发式。根据这种梳发方式演变出来的发髻有双刀髻、惊鹄髻、朝天髻、元宝髻等等。

据《妆台记》记载:“开元中梳反绾髻、回鹤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归真髻,贴五色花子。”

六、 双挂式发髻

双挂式的发髻是将头发集在头顶, 然后分成两大股, 最后将发股梳结成对称的髻或环, 垂挂在头的左右两侧。据此衍生出的发式有双丫髻、垂挂髻、双平髻等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