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0-3岁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0-3岁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

更新时间:2024-04-20 02:19:26

0-3岁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0-3岁婴幼儿的运动系统还处于发育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

1.运动发展呈现出个体差异,但普遍表现为先控制头部,再控制四肢;

2.运动方式以滚、翻、爬、爬行、站立、行走等为主,动作简单、不稳定;

3.运动能力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家庭环境和亲子互动是促进婴幼儿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0-3岁的婴幼儿,家长应该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和器材,鼓励婴幼儿积极探索世界,促进婴幼儿的运动发展。

(1)骨骼生长迅速

婴幼儿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时期,其骨骼不断地长长、加粗。同时,骨骼外层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

婴幼儿由于一些骨骼尚未融合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成人的髋骼是一块整骨,而婴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到7岁左右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3)骨骼柔软易弯曲

婴幼儿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弹性大,可塑性强。因此,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的动作,如婴幼儿能吃到自己的脚指头,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

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头之间有很大的缝隙。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囱和后囱。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后囱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囱到1.5岁左右才闭合。

(5)脊柱的生理弯曲

孩子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弯曲是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的。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曲, 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路时出现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不是很固定,当儿童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

(6)腕骨的钙化

孩子出生时腕部骨骼均是软骨,6个月左右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0岁左右腕骨才全部钙化完成。因此,婴幼儿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7)关节发育不全

婴幼儿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

(8)足弓尚未形成

婴幼儿的脚没有脚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脚弓。由于婴幼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脚,影响行走和运动。

(9)肌肉力量小

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

(10)肌肉发育顺序

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因此,婴幼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