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對,
“对”,普通话读音为duì。“对”的基本含义为答,答话,回答,如对答如流;引申含义为朝着,如对酒当歌。
在日常使用中,“对”也常做动词,表示平分成两份,如对股劈。
“对”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会意字,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下面有烛座,表示“向着”的意思。后来“对”逐渐发现于金文中,楷书体的“对”字都从说文小篆演变而来。
对的繁体字:對
基础释义
1.回答:~答如流。
2.向着;朝着:枪口~准敌人。
3.对抗;敌对:~手。针锋相~。
4.对待。例 :~事不~人。
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神色不~。数目不~,还差一些。
6.把两个东西 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表。
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到一起。 ~榫。
8.投合;适合:俩人很~脾气。~心思。
9.成双的:~联。
10.搀入(多指液体):~ 水。
详细释义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两者相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