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称恶五月是因为五月初五被称为恶日
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日”,有饮雄黄酒、挂香袋、戴香包、插菖蒲、采百药等避疫驱邪的习俗。据《礼记·月令》记述,五月为阳气最盛之月,同时,阳到极处必转阴,阴气也于此月开始滋生。阴阳交侵,易致毒虫出没,瘟疫流行,于人于物均有害。按《易经》的说法,五月初五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阴恶从五而生,此时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并出,尤为恶日。逢此恶疠病疫泛滥之恶日,人们自然要避邪除恶。
五月称恶五月是因为五月初五被称为恶日五月初五被古人视为“恶日”,有饮雄黄酒、挂香袋、戴香包、插菖蒲、采百药等避疫驱邪的习俗。据《礼记·月令》记述,五月为阳气最盛之月,同时,阳到极处必转阴,阴气也于此月开始滋生。阴阳交侵,易致毒虫出没,瘟疫流行,于人于物均有害。按《易经》的说法,五月初五是阳气运行到端点的端阳之时,阴恶从五而生,此时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并出,尤为恶日。逢此恶疠病疫泛滥之恶日,人们自然要避邪除恶。
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曾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战国时期成书的《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也记载:“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南北朝时期梁宗懔所撰的《荆楚岁时记》也强调五月初五要“采百药”:“采艾以为人形,悬于门户上,以禳毒气。”在五月初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菖蒲酒以避疫等习俗逐渐流行开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上说:“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