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鱼放养密度为2~4 千克/米2 。产卵池圆形,水深保持 1 米,面积50米2 左右。产卵池放入亲鱼后,需要保持微流水,效应时间26~30小时。亲鱼产卵后要将受精卵转移到专用的孵化环道内孵化,以免受精卵堆积而导致缺氧死亡。受精卵在转移之前需要进行漂洗处理,除去破卵及杂物。
孵化水温决定了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一般受精卵在环道内孵化60~72小时即可破膜而出。受精卵适宜的孵化水温是20~30℃,其中最适宜的孵化水温是25~28℃,水温越低,孵化时间就越长。孵化期间要防止大型剑水蚤进入环道咬伤鱼卵,在水温适宜、水质良好的前提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可以达到70%~90%。
五、幼苗培育
受精卵破膜之后,主要依靠自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当卵黄囊耗尽才开始开口摄食。当鳜鱼苗孵化出3天后,卵黄囊消失就要及时投喂开口活饵料鱼,每天投喂饵料鱼1~2次。鳜鱼苗和其他的鱼苗习性不一样,开口摄食就要以活饵为食,由于破膜的时间不长,鳜鱼水花的活动能力较差,需要摄食鳊鱼、鲮鱼苗,也可投喂“四大家鱼”等刚破膜的水花,否则会导致鳜鱼水花吃不到饵料鱼,影响幼苗的成活率。开口培育期间不需要换池,就在孵化环道内进行培育,此时鳜鱼苗的密度不要超过 2 万尾/米2 ,经过一周左右的培育,鳜鱼幼苗体长达到1厘米左右,经过10天左右的培育达到1.5~2厘米即可出池。
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按照孵化环道内鳜鱼水花的数量来决定,如果饵料鱼投放不足,就会导致鳜鱼苗的自相残杀。在鳜鱼苗培育的过程中,环道内饵料鱼的数量一般控制在鳜鱼苗的8~10倍,以保证鳜鱼苗能够容易地摄食到饵料鱼。
鳜鱼幼苗主要易患车轮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病,定期观察幼苗摄食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使用显微镜检查体表有无寄生虫。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1毫克/升进行水体消毒,每 3~5 天 1 次,同时做好饵料鱼的病害防治工作,杜绝相互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