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的部首是龙,拼音lóng。
二、释义: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廷。~袍。~床。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舟。~灯。~车。~旗。
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5、姓。
三、字源解说:
“龙”是“龚”的本字。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
像张开大口
饮水的双头飞天神兽,表现了远古先民对于彩虹神秘天象的推测想象。
龙,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丰富多样,但都包含“辛”(施刑,惩罚罪人)和有獠牙利齿的大“口”(吞噬)的字形,表达了远古先民的受害恐惧,和对灾难根源的想象。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先民用幼童幼女作牺牲品献祭的热带气旋灾难或吃人的大蟒蛇。
文言版《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
白话版《说文解字》: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字形采用“肉”作边旁,一副飞腾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声旁。所有与龙相关的字,都采用“龙”作边旁。
扩展资料:
一、相关组词:
1、龙虾[lóng xiā]
节肢动物。体粗壮,圆柱形而略扁平,长30厘米以上,色鲜艳,常有美丽斑纹。头胸甲坚硬多棘,两对触角很发达,腹部较短。栖息于海底,肉味鲜美,是名贵的经济虾类。
2、蛟龙[jiāo lóng]
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3、长龙[cháng lóng]
比喻排成的长队。
4、合龙[hé lóng]
修筑堤坝或围堰(yàn)时,最后留下的缺口叫龙口。封口截流叫合龙。
5、接龙[jiē l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