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不仅有谢冰心的叫法,还有周鲁迅的叫法,蒋丁玲的叫法。
谢婉莹,乳名莹哥,笔名冰心,以笔名行世。谢婉莹没有字,十九岁发表文章,怕被人认出来,尤其是如果文章写得很屎,用真名就全毁了。于是她就吟了古人的两句诗,发明了“冰心”这个笔名,如果人们骂,就再换别的笔名,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很多表扬,索性就用下去了。所以,
人们在很长的时间误以为冰心就是谢婉莹的字,故而常常称呼她为谢冰心,但冰心从来不这么叫自己。
遭遇同样对待的还有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诨名迅哥,鲁迅只是其中一个笔名,最为常用。但民国甚至建国以后,很多人都在称呼这个人的时候,误作“周鲁迅”(《我对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这显然十分拗口,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鲁,本身就是个姓,是鲁迅他妈的姓。
作为一名优秀的批评党,周树人必须是换昵狂魔,以防不测,加上他本身写文章就不忌口,因此必有狡兔三窟的觉悟。周树人十一世,名唤“迅行”,写完《狂人日记》,觉得又得换昵了,于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单取一个“迅”字,但一个字的笔名总是不好的,又冠上他妈的姓,这就是“鲁迅”这个笔名的由来。姓前加姓,会让人感觉别扭,但并不意味着没人这么喊他们。再譬如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后来用的笔名丁玲,取自“丁冰之”,因为她是女性解放运动的倡议者,所以宣称随母性,改称“丁冰之”。她写文章起笔名,一度署名是“彬芷(冰之的柔化读法,你感受一下)”“晓菡”这种女性化的名字。但最常见的,就是将名字“丁冰之”里的“冰之”换成“玲”,直接用作笔名,所以叫做丁玲。可惜依然有人叫她蒋丁玲。来个特写:杜甫,字子美,排行老二,自号少陵野老,官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管他叫杜二甫,杜子美,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都是可以的,而且个个叫得响亮。现在单论笔名,也应当算作名号里的一个,如果不是本人反对,给笔名前头冠上姓,没有什么不可以。硬说不可以,可能仅仅只是没人这么喊,你这么喊大家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