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ɑ[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自然大开,扁唇,舌头居中央,舌面中部略隆起,舌尖置下齿龈,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2、o[о]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半闭,圆唇,舌头后缩,舌面后部略隆起,舌尖置下齿龈后,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3、e[γ]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半闭,扁唇,舌头后缩,舌面后部略隆起,舌面两边微卷,舌面中部稍凹,舌尖置于下齿龈后,嘴角向两边微展,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4、ê[ε]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自然打开,扁唇,舌头前伸,舌面前部略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嘴角向两边微展,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在普通话中,ê只在语气词“欸”中单用。ê不与任何辅音声母相拼,只构成复韵母ie、üe,并在书写时省去上面的附加符号“ˆ”。
5、i[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扁唇,上下齿相对,舌头前伸,舌面前部略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嘴角向两边微展,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6、u[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圆唇,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高度隆起和软腭相对,舌尖置下齿龈后,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7、ü[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圆唇(近椭圆)略向前突,舌头前伸,舌面前部略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8、er[ ]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er[ ]是在[ә]的基础上加上卷舌动作而成。发音时,口腔自然打开(是a[Α]的开口度的一半),扁唇,舌头居中央,舌尖向硬腭中部上卷(但不接触),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9、-i(前) 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扁唇,嘴角向两边展开,舌头平伸,舌尖靠近上齿背,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z、c、s的发音拉长,拉长的部分即是-i(前)的读音。
10、-i(后) 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扁唇,嘴角向两边展开,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zh、ch、sh的发音拉长,拉长的部分即是-i(后)的读音。

扩展资料
元音发声种类分类:
1、一些语言中的元音可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国际音标的 [a]、[e]、[i]、[o]、[u] 等等
而汉语族中有一类在其它语言中很少见的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紧张,包括平舌音(舌尖前音)如汉语拼音zi、ci、si 的韵母,和翘舌音(舌尖后音)如汉语拼音 zhi、chi、shi 的韵母。
2、根据气流通路分为:口元音和鼻元音。口元音即为发音时闭塞鼻腔通路,气流仅通过口腔的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口元音。
而鼻元音即为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的元音。鼻元音主要见于:法语、葡萄牙语、汉语晋方言、济南方言、藏语拉萨方言等。
3、根据发音时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前元音发音时舌体自然平展,舌尖轻触下齿发音。如汉语拼音的 i、ü 等。
中元音发音时,舌中部隆起,稍显紧张,然后气流从口腔流出。如汉语拼音的 a、英语的 i 等。后元音发音时,舌根部隆起贴进软腭进行发音。如汉语拼音的 u、o 等。
4、根据发音时唇形的圆展与否可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前凸呈圆形。典型的圆唇音有汉语的 u、o、ü 等。
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形状自然,呈扁平状。典型的不圆唇音有英语的 /e/、汉语的 a、i 等。
5、根据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可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其具体位置参见本词条右上角的图,纵向来看,我们可以把代表舌面与上腭距离的纵向的线段三等分。
线段两端及两个分界点即是根据舌位的高低而表示的四个不同高度的元音。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研究中,如有必要这个图还可以更加细分。舌位可以认为是舌体与上颚的距离。距离越近则舌位越高。反之则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