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八佾》中:“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未尝不得见也。’”
大意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到了我们这里,我还不曾有没见过的人。言下之意,你们的老师孔子尽管伟大,但像我这样的人,你老师还是应该接见一番的。他说了这一番话后,跟随孔子的哪些人无话可说,就安排了一个机会,把他引见给孔子,孔子就接见了他。但是,孔子和他谈了些什么话谁也不知道。
他出来后,就告诉孔子的学生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就是说,你们几个为什要为你们的老师失去官位而担心呢?天下无道,没有德政,天下已经混乱了好久了,上天将要把孔子作为木铎来警醒世人。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也以喻宣扬教化的人。因为孔子长年从事教育,此后“木铎”就成了教师的别名,木铎的木舌就可被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论语》: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原文】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①仪:地名,河南兰考县境内。
②封人:守官。
③木铎(duó):木舌的铜铃,古代宣布政令时摇木铎召集众人来听。
【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了我这个地方来,我没有不和他见面的。”跟随孔子的学生请求孔子接见了他。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何必忧虑没有官职呢?天下无道的时间很久了,上天将用孔老夫子做个唤醒人民的木铎。”
【读解】仪封据考证是在河南兰考县境内,兰考县已经不是鲁国的城邑了,仪封人也就是边境上的官吏,也就是边防地匠的领导干部。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走到了他的辖区,在他辖区的驿站里住下来。仪封人知道后就说:只要是有才德的人到了我这里,我都是要去拜见,并向他们请教的。
而我们现在的领导们还有这个习惯吗?到一个地方去当官,要拜访一下当地的高明贤士。现在的领导同志都太忙,太辛苦,事务也很多,没有那个精力和雅兴了。
而在古代,主管地方的官员上任了,首先都要问问地方上谁有德行,谁是贤才,如果有这样的人就一定要请来为政府做事;同时对地方上有劣迹的人,欺行霸市,为非作歹的分子也要心中有数。
一正一反,光明面和阴暗面都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把地方治理好,这是有心于治理地方的官员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官员刚上任的时候,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其辖区四处转,了解了情况之后,在面对手下各级干部的时候才有发言权,这就需要明察暗访才能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