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下咽、食不甘味、食不遑味、淡而无味、啮檗吞针。
一、食不下咽 [ shí bù xià yàn ]
【解释】: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自】: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译文】:南霁云(南霁云慷慨陈词说)。:‘我来的时候,睢阳的人不吃一个多月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饭,义不忍心;虽然吃,但是难以下咽。’’
二、食不甘味 [ shí bù gān wèi ]
【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秦王害怕,睡不安,吃不香。
三、食不遑味 [ shí bù huáng wèi ]
【解释】: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自】: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译文】:我在外面,不是不好啊,而睡不安稳,吃不顾及口味的,我认为两方没能为念!
四、淡而无味 [ dàn ér wú wèi ]
【解释】: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
五、啮檗吞针 [ niè bò tūn zhēn ]
【解释】: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出自】: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译文】:到了吃冷饭的时候,放一汤匙在口,互相看着很久,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