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请问《骆驼祥子》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请问《骆驼祥子》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骆驼祥子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4:40

请问《骆驼祥子》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曾被改编成话剧和电影。该作品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北平城里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他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去。他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了泡影。

为了能再次拉上自己的车,祥子不得不以与虎妞的畸形婚姻为代价。但好景不长,先是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接着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又走上自杀的道路,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连遭打击,祥子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反而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只能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

《骆驼祥子》所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作者通过对祥子这一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破产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的沉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控诉了剥削者对劳动者的压榨。但祥子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时代因素。因此,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既从传统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出发批判现代畸形文明的负面效应,为传统美德的沦落而痛惜,又不满祥子身上所积淀的民族文化的劣根性;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的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昧的善良民众在病态的社会中的堕落。

老舍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和散文,在曲艺改革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胡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笔下的市民世界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他的作品语言幽默,京味十足,既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活泼生动,又具有艺术语言的简洁明快、精警醇厚。《骆驼祥子》创作于老舍语言艺术成熟期,不只是作家本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代表了老舍反映城市贫民生活作品




《骆驼祥子》写的是民国时期,关于北京洋车夫生活的故事。

老舍为何要写《骆驼祥子》这样一部小说?

老舍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没落的八旗子弟。老舍父亲在清末是京城的守卫护兵,隶属正红旗,在满族旗人里算是相当的底层。长期在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对北京“拉洋车的”的生活很熟习。

在《北京旗人今昔》里,他说:

“《骆驼祥子》与《龙须沟》等故事中所描写的那些苦人们,都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他们就是我的至亲好友,虽然书中没明说他们是满族人。”

实际上,老舍的周围的亲戚中,两个表兄都是“洋车夫”。

在《人物、语言及其他》里,老舍曾经说过:

“关于洋车夫的生活,我很熟悉,因为我小时候很穷,接触过不少车夫,知道不少车夫的故事,但那时我并没有写《骆驼祥子》的意图。有一天,一个朋友和我聊天,说有一个车夫买了三次车,丢了三次车,以至堕落而悲惨地死去。这给我不少启发,使我联想起我所见到的车夫。”

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旧社会里一个车夫的命运和遭遇,把事件打乱,根据人物发展的需要来写。为此,老舍先生通过表兄找到一个遭遇曲折的洋车夫,每天跟着这个车夫一起活动详谈,坚持了四个多月,以求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洋车夫的个性与言行。

就这样,有了《骆驼祥子》这一个传世的经典作品。

老舍通过《骆驼祥子》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骆驼祥子》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我们小人物,大多都是立一个小目标,为之努力的奋斗;在努力打拼奋斗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有的人退缩,有的人选择努力地去克服它们;最后,在经过一番努力过后,我们会取得这样或那样的结果。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也不例外,他年轻力壮、朴实本分,制定了“拥有自己的车”这样的小目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自己的生活。

但是,买了新车没多久,一次意外(被军阀抓壮丁),让祥子的努力付之东流(车被抢)。然而,面对意外的遭遇,祥子并没有气馁,继续攒钱,然后又因为意外失败。

如此,祥子反复地从努力开始,又因为意外回到失败。终于,随着处境越来越差,祥子也像泄了气的皮球,反抗命运的心态越来越无力,最后在怨天尤人的情绪中自甘堕落,从一个要强、体面的年轻人,变成一个有便宜就占的丧胆游魂。

一般人的生活,可能一辈子简简单单,偶尔会经历一两次的意外打击。但是,老舍让祥子接二连三地经历意外的折磨。这些意外大多并不是个人方面的因素所致,而是为了凸显当时黑暗的旧社会环境。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最后一章结尾

老舍先生同情劳苦人民,敬爱他们的好品质,看着他们痛苦地活着,委屈地死去。同时,又暗示,在当时的社会,搞个人主义那一套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告诉你,我不定哪天就冻死,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

——《骆驼祥子·第23章》祥子与老马头儿(小马儿的祖父)的对话

当时的图书审查制度非常严格,也使得老舍先生不敢明说穷人应该造反。

其实,老舍说对了一半儿,中国的穷人到了最后,还是靠我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翻得身。后来老舍自己也说了,他只看见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的一面,而没看到革命的光明,不认识革命的真理。

结语

如果将社会比作是水,我们就是水中的鱼,不管这水是怎样的,我们既无法拒绝,又无处藏身。因为,没有鱼可以脱离水而独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必然被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裹挟在历史的洪流中,在这历史的洪流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脆弱的,谁也无法摆脱历史进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