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三个导向是什么(三个导向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三个导向是什么(三个导向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4-04-10 02:47:49

三个导向是什么

三个导向是指:以问题导向切入、以目标导向发力、以结果导向落脚,体现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担当,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贡献坚实的财政力量。

一、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财政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

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有效的市场”。持续支持政府简政放权,建立财政资金管理“负面清单”,加大退出竞争性领域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市场主体。打造“有为的政府”。财政政策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发挥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器作用,保重点、补短板、安民生、增福祉。

二、坚持目标导向,加快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更加聚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目标,持续推进四项工作。

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要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预算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财政审计协同联动等机制。继续推进财政法治建设。严肃财经纪律,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继续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以信息化驱动预算管理现代化。

三、坚持结果导向,围绕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项重点任务,着力支持五大升级,抓产业、强实体、谋创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支持规划理念升级。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规划编制;以“计天下利、理百姓财”的格局谋划财政规划;要按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将“俭朴、务实、担当”的品格融入规划编制中;要将财政、金融、货币及有关调控政策在规划实施中综合考虑、协同推进。

1、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堵塞漏洞。

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从现实工作中、群众呼声中和社会反映中找准找实现阶段各项制度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明显的短板和漏洞。

2、坚持目标导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分三个阶段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3、坚持结果导向,讲求质量,注重实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重大,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所以工作中不能有半点含糊,来不得半点马虎。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