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古称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正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
帕米尔高原在汉朝以“葱岭”相称,据《西河旧事》“其山高大,上多大葱”而得名。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中原开始大规模对外通商,商人沿丝绸之路往来欧洲西亚各国,葱岭成为必经之路。大唐年间,唐军还和阿拉伯帝国军队在这干过一仗,史称“怛罗斯之战”,唐军输了,于是中华文明未能再向西扩张。
清朝全盛时期,曾管辖着帕米尔高原全境,划分为“八帕”。很可惜清末腐败,英帝国和沙俄抢走了帕米尔的大片土地,以细长的瓦罕走廊为界,北边现属塔吉克斯坦,另一边现属巴基斯坦,瓦罕走廊则是被英帝国划给了阿富汗,作为分隔英俄势力范围的缓冲带。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许多中原人不知道的地理和事物,当他到达大月氏的时候,那里的河水都是向西流淌,这是因为帕米尔高原海拔太高,导致河水分别向东和向西流淌,此前,中原人以为天下所有的河流都是向东流淌。张骞回来的时候路过那里,看到了高原上遍地都是野葱,所以,在回到长安后,给朝庭报告的时候就把这座山叫葱岭,直到唐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