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每四年叫四秋、四载、四岁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四周星。
“周星”又能指代“一周年”与我国古代的岁星(木星)纪年有关。
古人通过对岁星的观测,发现它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因此把它经过的黄赤道带自西向东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称为十二次,其名称依次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用它们来记述岁星的位置,并以此纪年。
例如《国语》中就有“武王伐殷,岁在鹑火”的记载。
《物理论》云:“岁行一次,谓之岁星,则12年而星一周天也。”所以“岁星”又称为“周星”。
周星(岁星)走过一“次”就过了一年,则“四周星”就是指周星走过了四“次”,即过去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