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30而立是什么意思(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是什么)

30而立是什么意思(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4-11 06:00:45

30而立是什么意思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指三十岁。

三十而立是一个汉语成语,来源于《论语·为政》"。

人在三十岁左右有所成就。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三十而立”是志向和主张的落地生根,是个人奋斗目标经过时间和实践考验,已经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孔子三十岁学礼圆满,说话办事可熟练地应用周礼,虽生活穷困而仍不改初心,克已复礼,为后世典范。

因此,“立”是排除外界干扰的观念和学说之“立”,是初心之立,与物质多寡没有关系。人生是一个学习与修养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境界会逐步提高。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但是,孔子的话成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状态。何谓三十而立,孔子未有详解,而被人们较多认同的看法是:三十岁的人,应当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应当承担的责任,并已经确定人生的追求与发展方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