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不负韶华,不负春秋”意思是:希望你能珍惜最美的时间,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扩展资料:
韶华
1、.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①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②明·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
③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第九回:“看看又是残冬过,满眼韶华一片春。”
2.美好的年华。指青年时期。
①唐李贺《嘲少年》诗:“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②宋·秦观《江城子》词:“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③李大钊《青春》:“赠子之韶华,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
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说,咫尺韶华去也。”
春秋
1.春季与秋季。
《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陶潜《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
《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
《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
《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
《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匮,历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
《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谷梁》最著。
《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宋·范仲淹《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 周 之《春秋》,燕 之《春秋》等。
汉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锢,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春秋 、 战国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
《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春秋》相传为孔子编订的鲁国史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泾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因此有成语“皮里阳秋”、“皮里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03年)共三百六十八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春秋之末,羣经方备。” 唐韩愈进士策问》:“ 春秋之时,百有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