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峰,福建省级传统村落和重点老区基点村,地处古田县五华山麓,海拔650米,村民大部分姓魏。虽然外迁人口众多,旅居香港、台湾等地区和外省者有1万余人,但他们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
不凡村史 长盛家族
罗峰村弯墩峡,有3棵历经500多年的大樟树。据传,魏氏开基祖婆邓秀娘在战乱中携子逃难,在罗峰无祠坛和弯墩峡种下樟树,数年后枝繁叶茂,遂定居此地。如今,弯墩峡的3棵老樟树依然生机勃勃,最大一棵胸径达2米余。
乡谚道:“什么样的娘,生什么样的儿。”种植樟树的邓秀娘,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史料记载,明成化年间,民不聊生,魏族舅亲即邓秀娘的胞兄邓茂七,在沙县揭竿而起,发动农民起义,攻克了沙县、建瓯、建阳、尤溪、古田等闽北和闽东北10多个县,朝廷派官军围剿,邓秀娘和丈夫魏振兴跟随邓茂七的义军与官军血战,魏振兴战死沙场。
邓秀娘携带年仅12岁的儿子魏法旺和堂叔魏江五、魏海山等7人,在田元帅率领一支义军的护卫下,杀出重围,乘船逃到古田县黄田村隐居。数月后,他们翻山越岭,移居距黄田村约15公里的后坪村。数年后,即明成化七年(1471年),邓秀娘带着儿子,定居五华山下“罗厝前”,即罗峰村。罗峰范姓财主收留了他们,儿子魏法旺为范家放牛,母子俩勉强可以糊口度日。
魏法旺成年后,范姓财主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把田园财产悉数交其管理,自己则搬到附近四保村生活。
魏法旺不负老丈人的信赖与重托,精心经营范家留给他的这份家业,魏氏家族也因此风生水起,枝繁叶茂。直到改朝换代,罗峰魏氏才敢说出家族这一隐秘。为了感念田元帅当年的救助之恩,邓秀娘在罗峰建起“桥头殿”,供奉田元帅等。
罗峰魏氏以振兴公为始祖繁衍发族到如今的“鹤”字辈,已历22世、547年。
红色基因 传承光大
罗峰地僻山高、林深水秀、民风纯朴,是当年中共地下党及其游击队活动之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风云激荡,许多在外求学的罗峰青年,积极追求真理,参加革命。1927年,福建早期党的领导人黄孝敏等人受中共福州地委派遣创建中共古田特别支部,并在家乡罗峰创立党小组,开展农民运动,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罗峰附近的五华山、黄连坡、大岭头等地也成为老区基点村和游击队的活动区。曾镜冰、黄扆禹、左丰美、刘捷生、江作宇、叶明根等,经常穿山越岭来到罗峰,开展革命活动。
从1942年到全国解放前夕,罗峰村成了中共福建省委和后来改名为闽浙赣区党委和闽东北特委的重要交通站。老同志黄扆禹深情回忆说,1946年,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从延安回到福州,就由他陪同,先到罗峰魏氏宗亲家小住,再由他和妻子魏雪馨及杨兰珍等护送,前往古田与南平交界处的黄连坡村参加省党代会。
在福建师范大学编辑的《永恒的星光》革命烈士纪念册里共有60名烈士,罗峰村的魏雪馨、魏品团名列其中。魏雪馨1922年6月出生于罗峰村贫苦农民家庭,两岁丧父,留下寡母和她7个兄姐,饱尝人间饥寒困苦。1938年,她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就读,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41年夏,按组织指示她回到古田,先后在多个小学任教,边教学边开展革命活动。
1943年起,魏雪馨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员、省委福州总联络站联络员、中共闽北特委机要秘书,多次奔走于福州、永泰、长汀等地,不畏艰难困苦,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展开斗争,出色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1947年10月,她化装成阔太太到福州华南附中联系工作,经安泰桥时被特务申庄认出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48年8月,她被秘密处死,时年26岁。
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古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罗峰人魏鉴串,多方筹措资金,与福建师大附中联手创办“罗峰红色教育基地”,搜集文物、照片进行布展。2017年7月1日,正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