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师爷”的风俗起源于先秦,在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周公旦所编辑的《周礼·考工记》中就有“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意思是说,所有的工种的创始人都是“圣人”。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内,手工业的传承来自“家族”和“师徒”两种关系,为了维系好这两个链条,古人创造出“祖宗家法”和“祖师爷训”两种道德约束。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松散的家庭作坊逐渐的聚拢成“行会”,为了同时约束住行会的参与者,必须给自己的行会寻找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因此“祖宗”和“创始人”慢慢的合二为一,成为被“神化”的祖师爷,成为神灵崇拜的一种。
两宋时期,中国的商业经济迎来了空前的大繁荣期,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的细化,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在此时已经逐渐地确定下来,此时为本行“祖师爷”建祠立庙已经蔚然成风,祭祀祖师爷的活动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意思就是祭拜某个行业的鼻祖,我们常说祖师爷赏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