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爷处处学康熙的仁义,殊不知康熙以仁义治人,而八爷是以仁义收买人心,这也就成了假仁假义和虚伪。决定了他事事学康熙,却处处学的不伦不类。而且八爷爱虚华,少诚实,不能扎实苦干。大清要是由他即位,只能延续康熙后期的穷和吏治腐败,一发不可收拾。
康熙作为一代圣君,对孩子的感情是很深的,晚年夺嫡之争如此厉害,他对孩子们也没有像唐玄宗和乾隆那样逼死孩子,而只是圈禁。但他对八王胤禩憎恶无比,这是为什么呢?
1、八王胤禩的母亲出身低贱
在古代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八王胤禩的母亲出身实在底下,是辛者库的佣人,估计康熙对自己的一时冲动也是很后悔。偏偏胤禩又喜欢政治活动,不自量其低贱的出身。在讲究尊卑有序纲常伦理的古代,不管你多么努力,嫡出和庶出差别实在太大,大家看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贾环就知道了。三国时袁术说庶出的袁绍是他袁家的家奴。清朝很多大员尽管自己做了大官,因为母亲庶出,在家中的地位还是低下的。
2、八王胤禩市恩沽誉
八王胤禩喜欢平日里小恩小惠给予人,沽名钓誉,市恩求报。八贤王的美名不是凭空而来的,是胤禩自己追求的结果,身居高位想要施恩与人是非常容易的,有许多事情做出来可能有利于朝廷社稷。但是对别人好而仅仅为了博得众人对自己的交口赞誉,就是别有用心了。“众誉之,必察焉!”康熙作为一代圣主,对于这些小伎俩小把戏难道不是心知肚明吗?胤禩这样做,只会招来厌恶。
3、八王胤禩结党营私
不甘寂寞的八王,因为拥有聪明才智,当然不甘心在夺嫡之争中作壁上观,而是积极参与其中。“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老八胤禩没有可靠有实力的外戚人员帮助,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资源不是很充足的时候,只要采取一些不光明的手段,虽然有人替他背黑锅,谁是主谋,谁是从犯,明眼人一眼就看见。废太子后,康熙让众人举荐,举荐八爷的满朝风雨,把康熙都惊讶到了。隐隐的一个小朝廷势力,康熙岂能容忍。
4、画虎不成反类犬
和珅学习乾隆的书法,博得乾隆的好感,乾隆也喜欢嘉庆这样的乖孩子,稍微有个性的都被乾隆吓傻吓死了。“学我者死,类我者生。”八爷胤禩处处学习康熙的仁慈,不知道康熙的宽政导致的问题与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社稷的稳定。“殷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改革康熙的弊政,才能有利于国家社稷的长久稳固。汉武帝晚年认识到弊端而安排了后事,同样是雄才大略的康熙难道会“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吗?他也一定会做出利于社稷稳固的决定。所以,八王胤禩不是康熙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