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更何况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