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生活在曹魏政权末期,战乱与权力机构的不断重新组合使得传统的儒学名教遭遇发展的危机。
统治者在违背儒学礼教人伦之后,却又树立起“名教”的大旗,使之作为他们权力合法化的手段以及丑陋行径的“遮羞布”。
一些士人也纷纷打着“名教”的旗号,争夺名利,实际上他们是将真正的儒学名教异化、扭曲,毁之殆尽。
嵇康作为儒学名教的忠实维护者,面对此种现实,只得通过高声呐喊“越名教任自然”,以表达自己对“名教”不复以往的慨叹,通过高亮任性、肆意山林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痛楚。文学作品是窥探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嵇康的诗文创作给了我们一个打开他内心世界的机会。
我们从他的《琴赋》中看出了他对儒家礼乐教化思想的认同;从他的《卜疑》中看出了他对现实的关注;从他的《家戒》中,看出了他对儿女的嘱托与关怀;从他的《五言赠秀才诗》以及《思亲诗》中看到了他对家人的情深;从《与吕长悌绝交书》和《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看出了他对传统儒家忠、孝、义的坚守与维护……。
这些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情实感总的来说就是对儒学礼教的遵从和爱护。因此,本文主要从嵇康的诗文创作入手,从追求自然与难舍俗世、逃离官场与政治关怀、嘲讽礼教与行为遵守、追求长寿与舍生取义四个方面,对其外显性的道家思想以及内隐性的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剖析,重点发掘他隐藏在追求神仙自然思想背后的无奈,以及对现实、对俗世伦理的热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