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吃饭蘸的酱是大酱。
做法:
一,做酱块
1,先是洗黄豆,要把坏的黄豆挑拣出去。然后浸泡五个小时。
2,把黄豆煮熟,一般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要用文火煮,而且要经常翻锅,不能煮糊了。
3,然后把豆子搅碎。可以用勺子压,也不用特别 碎。其中有很多半粒的豆瓣也可以。把搅碎的豆子放在一个四方的盒里压实。然后把盒子翻转,慢慢让豆子滑出来。
4,将压成四方体的酱块子,用刀切成四份儿。手里少沾一些水,将酱块子四周压平整。酱块子晚上放在阴凉的地方。白天放在阳光底下嗮。要把每一面儿都晒的形成一层硬壳,但是中间还是软的。
二,做酱(下酱)
1,等到酱块每面都晒出硬壳,并且面上长出白的,绿的毛来,证明酱块已经晾晒好了。要把酱块上的毛 清洗干净,然后弄成小块儿。
2,然后准备一个坛子,先放水,后放盐。搅拌均匀。老家的规律是1斤酱块,半斤盐,盐少了不行,容易坏。
3,用细纱布盖着,放在阳光底下晒。需要每天用酱耙子(就是一根木棍下边儿钉一块板)每天捣(必须的),把酱沫子盛出来丢掉。每天重复捣酱会变得很细。等到酱发的时候就可以吃了。一般在六月份左右,就能吃到香味儿浓郁, 色泽金黄的农家大酱了。
东北人吃饭蘸的酱通常是黄豆酱,也可以是豆瓣酱或大酱。以下是一种制作黄豆酱的方法:
将黄豆煮烂,再用工具捣碎。
准备一个容器,将盐水按比例配好并澄清一天。
把大酱块子掰成小块,扔入容器内。
每天早晚各用漏勺搅拌盐水和酱块。
等到水和酱块发酵变色后,就可以食用了。
此外,还可以在黄豆酱中加入鸡蛋或肉沫等,以增加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