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两个都城是为了国家统治的基础、政治集团的平衡。因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并不能很好的匹配,设立两个都城以及多个陪都,就大大的加强了对于财政的控制,甚至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布局。
唐朝总体上实行两畿五都制:京畿长安、都畿洛阳,并为首都。两畿与太原、凤翔、成都、江陵等陪都并称“五都”。公元657年,唐高宗建东都洛阳。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以洛阳为首都,称“神都”,意为“神州大地之都”,原唐朝都城长安为陪都。公元733年以长安为京畿,洛阳为都畿,二者并称“京都”。在唐《通典》中,更是对长安、洛阳两都后面备注“并为帝都”,所以一般称唐朝有两个都城。
1、长安: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长安城的规划结构。
2、洛阳:洛阳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657年,唐高宗建洛阳为东都,公元684年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后千年,中国再无任何城市被官称为神都,“神都”与“长安”成为了文人笔下以及国际上对中国首都的代称。
唐朝时期的两都,主要是武则天试图代唐,为了减少反对的势力,就把国都转移到了东都洛阳,